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429 0
2012-03-23
他被多位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称赞为学院历史上最优秀的学生,是10年一遇的奇才;他因在课堂上用巧妙的方法解答无人能解的难题而令他的财政学教授赞叹不已,而这也成了学校里流传的佳话;他更是被著名经济学家韦森教授赞叹为“真是个天才!”,他发表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上的一篇学术论文被韦森认为“我所读到的最清晰精准把握哈耶克自由观的文章之一”,韦森在信中对他感慨道:“看到你这样有学术素养、积累和前景的年轻人,真是感到倍受鼓舞;中国的学术与思想大有希望!”
他就是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的学术牛人、曾经担任经济系团总支书记的叶志鹏。他从大一便开始广泛阅读经济学经典名著,由此奠定的理论功底使他能与教授们交流思想而无障碍;他大二开始便在国内外各大报刊网络撰写大量经济散文与经济评论,犀利的评论与深邃的思想使他被媒体美誉为“经济研究员”;他积极组织国内外优秀大学生进行学术探讨,他所创办的西湖学社与墨湖经济研究社更使他在国内学术圈小有名气;他受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员夏令营,与毛寿龙、冯兴元、雷颐等国内各领域专家学者学习交流;他还受邀参加2012昆山“市场经济与企业家精神”学术夏令营,获得与戴维·弗里德曼、马克•史库森等国际知名经济学者亲密交流的机会。
作为高校学生科技竞赛的热衷参与者,叶志鹏依然站在了一个令人难以超越的高度。他在核心与重点学术期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使他在2011年度中国平安励志计划论文奖中脱颖而出,战胜来自清华北大的优秀学生斩获全国第3名的好成绩;而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他所撰写的论文更是斩获特等奖的成绩,这一至高无上的奖项为学校和浙江省都争得了荣誉。
人们常说“付出一定会有收获”,但叶志鹏却认为“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一定没有收获”,他说:“其实这句老掉牙的哲语,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经济学逻辑。付出意味着成本,收获则意味着收益,在这里,经济学讲的‘成本收益法则’派上了用场。经济学假设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换句话说,人总是希望收获尽可能大,而付出尽可能少。但事实上,人不可能完全理性的,也就无法对你所要从做的事情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不去计较付出与收获的关系。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做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也是我喜欢并坚持做学术的原因。”
学术新星:思考的结果就是创新
叶志鹏如今成功的背后不仅是他的学术天资,更是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自从大一开始就逐渐显露出其独特学术潜质,在叶志鹏19岁生日前,他的《山西收购民营煤矿有开历史倒车之嫌》一文发表在经济学权威理论性报刊、校定二级刊物《经济学消息报》头版,从而创造了他的第一个神话。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继续在《经济学消息报》上发表论文,讨论“鸡生蛋、蛋生鸡”的难题与“讨价还价”等有趣的经济行为。三年来,他以独著或者第一作者身份在《调研世界》、《西部论坛》、《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广西财经学院学报》、《公共学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他所研究的主题涵盖政治学、法学哲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跨学科研究等领域,他的博学使他的思想水平显然高出周围同学一大截。
说起做学术的乐趣,叶志鹏说:“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其中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做。包括前期的文献阅读,到分析框架的确定与思路的梳理,再到最后论文的撰写,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你需要和不同的理论打交道,与不同的学者对话。阅读与分析的过程,类似于打一场辩论赛,唯一的不同时,你不仅要驳斥对方,有时还要驳斥自己。而思考的结果就是创新,得到了一个创新的成果,包括之前的思考过程,都是乐趣的来源。”
截止至目前,叶志鹏已经累计在《经济学消息报》、《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城市金融报》、《国际财经时报》、《华商报》、《银川晚报》、《浙江工商大学报》、《品之道》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30余篇经济文章,其大量作品还发表在《铅笔经济研究社》上,作品更是经常被《凤凰网》、《中新网》、《中财网》、《中广网》、《中国网》、《网易》、《搜狐》等知名媒体转载、引用。如今,他已是《品之道》杂志经济学板块的专栏作家、《21世纪网》读者专栏作者。
“学者”志鹏:优秀自然成习惯
叶志鹏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信守诺言、不喜欢弄虚作假,一派文人学者的风范。谈起文人范儿,志鹏微笑着对笔者说,这是有原因的:2011年,他在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的学术夏令营时,与著名经济学家韦森教授作了深入的交流,分别时,韦森教授送给他三句话让他铭刻在心:一是不为功利做学问;二是不仅为发表写文章;三是坐热冷板凳。这些话,成了立志做学问的叶志鹏想要永远谨记的箴言。
2009年底,叶志鹏相继创办了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社与墨湖经济研究社,前者吸引到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多伦多大学、华盛顿大学、中科院、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的高材生加盟,学社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发表大量学术作品,并引起学界相当一部分人的注意。同时,墨湖经济研究社也使得院内外大量学生产生对学术的浓厚兴趣,从而极大推动学校的科研发展。2010年4月,他开始创办他的个人学术网站(www.yezhipeng.com),大量丰富有趣又不失学术思考性的文章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至今点击量已经超过4万人次。
叶志鹏还将他的科研能力运用在学术科技竞赛上。他所主持与参与的三个课题包揽了浙江工商大学第十届“希望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特、一、二等奖;其中两个课题更是斩获浙江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与三等奖;值得高兴的是,其中“基于GDP的最低工资标准德尔菲法测算模型”一文更是勇夺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特等奖。此外,他还获得诸如浙江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浙江省“新苗人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浙江省数学竞赛(微积分)二等奖与三等奖、“电工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成功参与奖、浙江省“民意民意杯”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优胜奖等奖项。
由于在学术科研上的突出成就,叶志鹏几乎包揽了学校、企业以及政府所设立的所有奖学金。自大二开始,叶志鹏一直保持综合测评第一,并连续三年夺得校综合一等奖学金;大二那年,叶志鹏获得了学校的最高奖项-金家麟奖学金,并在大三获得由企业设立的贝因美奖学金;大三他喜获国家奖学金,并作为学校的唯一代表参加竞逐2011浙江省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并成功获奖成为当年度的“全省十佳”。
在学术科研的同时,叶志鹏还担任了一些职务并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三年来,他相继担任过院权益部副部长、调研部部长、班级副班长、学术科技委员、心理委员、经济系团总支书记、经济学院分团委学术科技委员等职务,并协助相关单位圆满完成任务。他还荣获浙江工商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学分建设积极分子、社会实践优秀个人、阳光使者等荣誉称号。
叶志鹏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所以他总是很忙,每个看了他个人履历的人都会佩服不已,但背后的辛酸恐怕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吧!当他跟笔者谈起对自己的希望时说:“第一个希望是学术更为精湛,思想更为深厚。既然选择了学术这条道路,那么总希望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学术界有所帮助的。当然前提是,需要有踏实平和的心态,加上更为深厚的学术积淀,这就需要阅读大量的著作与文献。第二个希望是在做出学术成果的同时,能够对企业与社会发展产生效益或者影响。从理论创新,到理论应用,两者共同体现了一个研究者的社会价值。”这里,我们衷心希望他能够在学术道路上走的更远,为中国的经济学以及经济学界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2_03/21/13352697_0.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