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158 1
2012-03-25
华夏基金投研大腾挪:投资总监刘文动业绩最差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4日 01:27  中国经营报微博


  夏欣
  一场五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投研体系调整在华夏基金(微博)已进程过半,行将收尾。短短两个月,华夏连续公告了9只基金、十余位基金经理的人事变动。
  华夏基金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否认调整与股东方施压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此番投研体系调整是华夏基金“过冬”的延续动作。
  此前,基金业元老、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曾撰文称:没有一个稳定的管理团队和投资团队,良好的业绩是无从谈起的。“相比于来自市场和竞争者的冲击,在我看来,这是目前中国基金业的核心难题,也是发展瓶颈所在,必须由此破题求解。”
  业绩为王
  调整的导火索源于公司管理层对投研业绩的不满。
  消息人士称,华夏基金投研调整尚未结束,下一步的变动可能会出现在固定收益部门。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在投资团队一向稳定的华夏基金来说,绝对是空前的大腾挪。
  截至目前,华夏盛世、华夏优势等9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出现人事变动。大规模调整旗下基金经理的原因,是“基于基金规模变化情况、基金投资管理的效率、基金经理个人发展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华夏基金对记者的回复很官方。
  调整的导火索源于公司管理层对投研业绩的不满,其中,身为公司副总经理的刘文动亦不能被网开一面。3月2日,刚荣升公司副总经理不久的刘文动退出了华夏盛世、华夏蓝筹、华夏优势增长等三只基金的管理岗位。
  撇开发行时机、市场原因等客观因素,刘文动管理的基金业绩不佳,且大幅落后于同业是不争的事实。
  其中,其管理的华夏盛世基金沦为华夏旗下所有股票类基金中业绩最差者。截至3月21日,华夏盛世净值为0.736元,也是华夏所有的主动管理型的股票类基金中唯一一个累计净值不足1元的基金(QDII基金、指数基金除外)。“这样的业绩,身为投资总监的刘文动多少有些说不过去,如果不调无法服众。”北京某基金经理评价。
  中长期考核
  投研人员腾挪背后,反映出的是基金公司业绩考核的结果。
  在过去两年内,华夏旗下多只基金由于业绩不佳规模大幅下滑。从2009年底到2011年底,华夏盛世规模由190亿元减少到74亿元,华夏蓝筹核心规模则由166亿元减少到81亿元。
  上述几只基金规模大幅缩水直接导致了华夏基金规模下滑速度超出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11年四季度末,华夏基金的总份额仅领先排在次席的易方达基金(微博)不足15亿份。
  刘文动为首的投研人员变动背后,反映出的是基金公司业绩考核的结果。以华夏基金为例,虽然每年11月底有一年一度的考核,但真正决定基金经理命运的却是为期两三年的考核时间跨度。
  “其中,业绩是基金经理考核指标中最重要的占比因素,一般占当年考核指标的35%。”北京另一家以三年为一个考核期的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业绩指标还包括基金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业绩比较基准等相关参数。
  而纵观刘文动的执掌基金时间,恰恰到了这样一个时点。以华夏盛世为例,华夏盛世成立于2009年12月,至今两年多。
  数据显示,2011年,刘文动管理的三只股基的业绩更为惨淡,华夏盛世净值增长-28.65%、华夏优势增长净值增长为-28.53%,华夏蓝筹净值增长为-26.20%。
  在两年的考察期内,刘文动没能证明其投资能力,因而被拿下。然而,他却因宏观判断能力和管理投研团队的成绩得到公司认可,故升任副总经理。
  据悉,在调整之后,刘文动将负责整个投研体系的管理工作,但不再参与具体基金的投资管理。
  过冬,过冬!
  近期海富通等基金公司都出现了基金经理集体变更的情况。
  无独有偶。除了华夏基金,近期海富通、金元比联、万家等基金公司都出现了基金经理集体变更的情况。与华夏一样,上述3家也都是基金经理岗位的相互调整。
  今年以来,海富通公告基金经理调整共八次,涉及8只基金,人员变动频次仅次于华夏。“投资部内部结构调整完成后,将形成更清晰的公募产品投资条线,有助于投研团队整体运作。”海富通基金(微博)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调整原则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以及个人专业能力。”
  其中,丁俊从基金经理升任研究总监,“丁俊做过基金经理,能够更好地挖掘个股的投资价值,使投研之间更好地融合。”上述人士说。其管理的海富通精选贰号混合基金表现优于业绩比较基准,位列同类标准混合型基金第14位。
  业内人士分析,多家基金公司进行内部投研团队整合的原因,一方面是股东及公司管理层对基金业绩不满意,有更高的预期;另一方面,也是基金公司集体过冬的现实所迫。
  2011年股市大跌,基金业整体规模缩水,基金公司盈利普遍下滑。比如,光大保德信基金(微博)、银华基金(微博)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36.05%和34.75%。
  作为基金业的老大,华夏基金的日子也不好过。据消息人士透露,2011年,华夏基金的实际利润将连续第四年下滑,创下新低。2008、2009、2010年华夏基金的净利润分别为12.24亿元、11.08亿元、10.06亿元。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微博)统计数据,2011年末,华夏基金总规模为1785亿元,比2010年同期的2247.13亿元,缩水幅度超过25%。以此推算,华夏基金在这一部分的管理费收入方面的损失就可能接近3亿元。
  为了扭转乾坤,除了投研体系的大规模人事调整之外,华夏基金近期还陆续打开了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4只基金的申购。
  不过,华夏基金对发行新基金还持谨慎态度,目前仅上报了一只创新产品港股ETF。
  2009年,华夏盛世、沪深300(2552.940,-30.81,-1.19%)成为华夏旗下规模最大的两只基金,但这两只基金的业绩差导致渠道、客户对其投诉、不满颇多。这使得华夏内部对新基金发行的时点选择、产品类型选择也在进行反思。
  “如果新发产品业绩不好,对投资人伤害大,而且对公司品牌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华夏内部人士称。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25 11:46:07
给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