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建议对农田出售规模设限 英国《金融时报》
哈维尔•布拉斯 伦敦报道
联合国(UN)建议,各国应对农田出售规模设限,以调控占用农田这一愈演愈烈的趋势。
经过三年的协商,近100个国家本月就新的自愿指导原则达成共识。这些原则将于5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于罗马召开的特别会议上得到批准。
上述指导原则规定,各国应为土地使用权“提供保护措施”。官员们表示,这些原则基本上是支持商业的。原则还规定,这些保护措施可以包括“为可允许的土地交易规模设定上限,并在土地流转超过一定规模时,就此类流转应该如何得到批准进行调控,例如通过议会的批准”。
稍早前,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土地权属负责任治理自愿准则》(Voluntary Guidelines on the Responsible Governance of Tenure of Land)已赢得各国、非ZF组织以及农民的共识,但未提供具体细节。
这一自愿准则是对农田交易投资进行调控的首次尝试。此类交易往往涉及富裕国家(如沙特和韩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海外农业投资,以增强本国粮食安全。
2008年,韩国大宇物流(Daewoo Logistics)曾试图租用马达加斯加的大片农田,这一举动随后促成了马达加斯加ZF的倒台。自那之后,这种在海外进行农业投资的趋势得到了世人的重视。
包括知名非ZF组织如乐施会(Oxfam)在内的批评方指出,这类交易是一种新殖民主义形式。支持者则辩称,投资农田有助于拉动被投资国的经济增长,并改善全球粮食安全。
农田已成为一个热议话题,无论对各国、农业组织和大宗商品交易商,还是对机构投资者都是如此。比如,美国退休基金——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TIAA-CREF)在世界各地的农田中拥有约20亿美元的投资。
去年,世界银行(World Bank)曾敦促就农田投资设立自愿法规,揭露出某些已经签署的农田投资协议存在诸多问题。该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土地收购往往牺牲了当地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