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A和B是一个组织内的俩个人,其人际关系一般可以分为如下两种状态:互合型、互竞型,下面就这两种关系的正常情况(表1)和变异情况做一描述并结合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修复的建议(表2)。本文仅属于个人心得,如有雷同,纯属必然,不必责怪。
表1:两类人际关系正常情况的描述
人际类型及其特征
| 互合型(Ⅰ型)
| 互竞型(Ⅱ型)
| 备注
|
A于B的动机
| 团结对方
| 占有或拥有对方
| Ⅰ型中A具有平等心,Ⅱ型中A具有掠夺或歧视意识
|
A于B的行动
| 呵护其优点
| 排斥其长处
| A是主动的一方
|
B于A的反应
| 获得自信
| 抗压而自强
| B虽然属于信息接受方,但不一定被动
|
B于A的反馈
| 感谢
| 冷漠
|
形成环境
| 比较严峻
| 比较宽松
| 例:兄弟睨于墙而御辱于外
|
情感基调
| 乐
| 苦
| Ⅰ型中AB同乐,Ⅱ型中AB可能苦中生乐
|
价值评估
| 对二人具有明显的即期善
| 对二人具有长期善
| Ⅱ型中竞争对竞争双方改善心智有帮助 |
小结
| 互合及互竞的关系总是动态变易的,善的苦乐均衡即是幸福。 |
表二:两类人际关系的变异(或非理性)情况及其修复
变异情况
| 特征描述
| 后果
| 可能的心理原因
| 修复办法
|
A动机与行为的不协调
| 呵护了“资源竞争者”;排斥了“利益共生者”
| 一定会把组织上的事情弄糟糕,轻则让组织不能进步,重则两败俱伤而组织解体;或者二人关系长期恶性循环而似乎被判“无期徒刑”甚至闹出人命案子
| 积怨,心理阴影的错误投射(因畏惧毒蛇而仇视草绳的心理),等等
| 不要后悔,或借此改善关系;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
A行为选择的错误
| 对“亲人”护短或长“敌人”志气(例如,雇员与雇主的竞争关系上雇员过于“唯上”)
| 纠错时的过度补偿心理(例如,打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心态),自我保护心理的过度使用(如:“弱势方”对强势人物的过度臣服)
| 加强学习,一定要坚持理性原则,不要滥情;即使对方都比自己强,也仍可以按相对优势与对方分工合作
|
B反馈的错误
| Ⅰ型中B因自负而不感谢对方的善意 Ⅱ型中B贬抑自己而纵容对方的不善
| 都是因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劣势
| 自负的人要学会感恩,自卑的人学会斗争;每个人都要学会宽容
|
B反应的错误
| Ⅰ型中B崇拜对方而失去自我 Ⅱ型中B压力过大而自暴自弃
| Ⅰ型中B心理上未“断乳”或为依附性人格, Ⅱ型中B“权力欲”未得到满足而剑走偏锋
| 学会尝试孤独;养养宠物、关爱弱者、钻研学问、发展新的朋友圈子。
|
AB关系类型与环境的不协调
| “外敌”入侵却“兄弟”纷争;环境宽松却如临大敌
| 缺乏沟通、缺乏共识、外界的利诱或者两人过于同化而不能取长补短以及“认知共犯”
| 社会应该更大面积的言行自由,人和人实现充分自由的的交流、竞争、合作以及保持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