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见笑了。我的功力还不够。制度经济学我是才接触。尤其是对对社会制度变迁了解不够深入,分析起来有困难。所以我只能采用描述的方式了。有时候只能提出问题。而无力解决。
但是一个用一个理论和模型来解释问题,还是要尽最大可能逼近现实情况。婚姻和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有密切相关。
任何其他动物一样,人类可以选择单独活动,也可以组成一个团体。传宗接代也无需非要爱情,也无需婚姻这种制度安排。但是人类最初会遇到很多风险,野兽的袭击,饥饿等等。人类可以选择独立对抗这些困难,也可以选择与人合作。组成家庭等团体,共同面对风险。
为什么组建家庭更能够对抗风险,我不知道怎么用模型来说明。只能直观的认为是这样。把这作为一个假设前提。
一、母系与父系
为什么会出现母系社会。我只能猜测(虽然可能会错误,但是科学也需要猜想)。我想最初是由女性来组建这个团体的。可以有很多原因,因为女性抵抗自然的力量更弱。女性生儿育女等。最初的组织的产生不能用那种制度有效等来分析,而是谁最有激励组建这种组织。女性应该更有激励组建这一组织。
而为什么会父系代替了母系。我的猜想是女性的天性和男性是不同的。男性更能对抗各种危险,由男性做决策,或者男性主导的组织更为有效率的对抗自然界的风险。
二、为什么结婚
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复杂,我现在并没有能力说的很清楚。或者我即使有想也没有精力去专门研究来证实。
婚姻是一种约束各方行为的契约。人们可以选择其他签约方式来实现婚姻契约的功能,但是婚姻契约的交易成本最小。
1、通过婚姻来组建一个家庭组织,在对抗各种危险的能力上肯定很强。而更主要的这种通过婚姻血缘来组建的家庭契约的约束力要强,执行成本要的很多。因为还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来组建团体和组织。但是婚姻无疑是交易成本最小的方式。
2、人类的其他需要也需要婚姻契约来保证,比如孤独,需要伙伴。生病需要照顾等。婚姻契约无疑也是最低廉和有效的。
3、而爱情,无需用婚姻契约来保证,如果用婚姻契约来保证,那就不是爱情。因为爱情是源于内心的喜爱。婚姻能够约束人的内心吗。即便是能够产生这种约束,在放弃这种约束之后大家的福利都会提升。两个人如果不相爱,解除契约这是帕累托改进,但是婚姻使得解除的成本比较高。如果一方不再爱对方,那爱情也结束了婚姻保证的不是爱情。
4、为什么通过爱情来签订婚姻契约?
你选择谁来和你缔结婚姻呢?有很多种方式,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抑或是自由恋爱或者说通过爱情来寻找对方的方式。社会的发展最终会选择爱情这种方式。应该说这种方式的收益最高。
在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自然界的风险无足为惧,你通过婚姻来获取的东西都可以从市场(并不一定是普通的市场)上获得,比如医疗,老有所养等都可以在市场上获得,也就无需通过婚姻契约约束了。你需要爱情,只要在市场发送信号,同时接受别人的信号,如果能够匹配就可以获得爱情,在一段爱情结束之后,还可以有另一段爱情。
但是目前,通过婚姻所获的,还无法在市场实现。但是爱情,现在完全可以通过“爱情市场”实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5 22:52:5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