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比较常见的央行净卖出黄金现象已经被逆转。而新兴经济体央行的黄金购买增长尤其明显。
墨西哥央行是全球最大买家,超过了100吨,俄罗斯紧随其后,买入超过87吨,泰国买入逾53吨,韩国买入逾40吨。
央行购买行为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黄金抵御货币贬值风险,同时,美国国债等传统的“无风险”资产光环不再,加上量化宽松和主权债务危机,也促使央行更趋于将黄金作为避风港。
统计目前市场上所有央行黄金储备占其外汇储备的比例,发现占比在2%以下的央行,其外汇储备达到了46423亿美元,其中中国贡献了很大一部分。由此可见在世界经济不断动荡的未来,原来黄金储备不发达的经济体存在着储备黄金保值的需求。发达国家央行停止出售的表面原因是前期出售计划已经完成,但是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对黄金储备的态度产生了变化。由于历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原因,欧美各央行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高达50%以上。而在该体系瓦解以后,黄金不再作为货币(美元)的直接支撑,而其不产生实际收益的特点使其不受央行青睐,许多国家启动了“去货币化”的售金计划。但是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黄金价格的上涨使得其价值快速上升,同时独特的风险属性导致黄金作为一种储备资产逐渐受到央行重视。
今年以来央行黄金购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些原本基本没有黄金储备的国家开始进行配置。墨西哥央行在第一季度购买了近100 吨黄金,将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由0.3%提高至3.6%,而韩国也在六月购买25 吨黄金,黄金占外储比例由0.2%升至0.6%。我们认为这反映了在美国债务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其独特的风险属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分散风险的能力受到央行的重视。未来这种趋势将有望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