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枯木 发表于 2012-3-28 12:05 
及至周代,作为附属国的小邦周取代大邦殷,其政治的合法性仍以上帝、 天神之命为
% 13 %
再论儒家的政治哲学 ...
牟宗三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与自由主义者的政治主张也有共同的看法。他历数中国
知识人的遭遇,秦始皇焚书坑儒,东汉末党锢之祸, 魏晋时代名士几无一幸免,唐末朱温所
谓清流浊流,元代儒生地位列在第九等、 放在娼妓之下, 清代的文字狱等,指出中国士人被
杀被辱了两千多年。俗儒、 陋儒、 贱儒、 纵横捭阖之士、 气节之士、 帮闲清客等类的知识分
子,都不能够免掉被杀或被辱。而现在我们不但是参与政治, 没有保障, 就是不参与政
治,退而守住自己的岗位,也仍然没有保障。这比以前两千年还坏, ∗∗你想要进而参与
政治有保障、 有独立的身份,那就得有法律的程序; 这样也可以退而不参与政治, 守住自己
的岗位、 守住自己的本份去研究学术。如果你想把这两步能够保得住, 也即是除了肯定民
主政治,就具有宪法基础的民主政体来保障你参与政治那种独立的身份以外,你没有其他
的办法。但是,倘若你想要参与政治而又反对民主政体,那就等于你反对你自己、 否定你
自己 !。从这里, 我们可知现当代新儒家的政治诉求与政治自由主义并无不同。
牟宗三强调,必须肯定参与政治的独立性、 教育的独立性、 学术的独立性,这种肯定是
一种理性的智慧,否则就会变成帮闲与清客。他指出: 第一,我们要忠于自己所研究的
学问, 即是说要有研究学问的真诚。这个学问的真诚就是说不要曲学阿世, 不要委曲自己
所学的东西来阿世之所好。∗∗第二,不作清客, 不作清客就是不帮闲。∗∗第三,你要
时常体念你所受教育的机构的独立性。∗∗学校、 教育机构和学术独立就是我们的背景,
假定把这个背景的独立性加以抹杀, 我们的生命也就没有了。 + 牟宗三讲的政治、 教育、
学术的独立性,是胡秋原所讲的人格、 民族、 学术三大尊严的前提。
总之,儒家有以天 或德 抗位的传统和批判的精神, 儒家的政治文化资源中的民
本思想、 民贵君轻思想、 民有思想、 民富思思、 官与民同享同乐思想、 载舟覆舟思想等, 是可
以作出现代转化与现代诠释的。儒家有很多思想、 价值可以与民主政治相连接或作铺垫。
以人民为主体 的思想当然与传统社会的以民为本 的思想有质的差异, 现代社会的
民主 与传统社会的民本 也有内涵的不同, 但不能说二者之间完全没有联系。
中国古代的士人、 儒生、 君子与古希腊到近现代的西方知识分子之间有深刻的一致
性,甚至在政治参与、 相对文明的政治制度的设计与政治实践方面,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比
西方知识分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儒家知识人是民间百姓的代表,他们的政治理念、 制度设
计、 实践精神、 道德勇气等方面的遗产,至今对我们建构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文明有很大
的参考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资源。西方知识分子为知识而知识、 为真理而真理
的追求值得我们中国知识分子效仿。
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理解,有关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儒家的理解上,
不少人有误会,有简单化、 想当然、 缺乏理性分析的倾向。从以上的讨论中, 我们知道, 政
治制度与知识分子的境遇之间,知识分子的状况与国民精神的状况之间,息息相关。中国
传统政治文化有自身优长与特色,其中良性制度的建构来自传统士人的抗争、 积极运作与
设计; 知识分子的精神代表了国家、 民族的精神,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自己正道直行的精
神与人格;今天, 民主政治架构是唯一可以保障知识分子的地位与尊严的制度架构,有此
才有政治、 教育、 学术的独立,言路的通畅,自由人格的伸张, 才能促进知识分子在社会上
全面发挥其积极作用;现当代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发展自有其责,知识分子应当检讨自己的
思想言行,成为真正的有骨气、 有自尊、 有品格的中国知识分子; 在现代中国, 应继承光大
传统, 在新的时代培养更多的公众知识分子, 真正代表民意, 参与、 推动现代化的健康发
展。
% 22 %
孔子研究 2010年第 6期
! + 牟宗三: ∀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载周阳山编: ∀知识分子与中国#,第 63 , 68 ∋ 69页。四、 儒家的道德的政治 及其现代转化
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是仁义 价值及其向政治社会推广的仁政 学说。
陈荣捷特别重视孟子的仁义并举、 仁义内在的理论, 指出: 为什么孟子要将仁义放
在一起讲呢? 这正是由于孟子同样重视仁的本质, 也重视仁的应用。∗∗孟子坚持(天
之生物也,使之一本) ( ∀孟子% 滕文公上# ),即道德生活只有一根, 不同意将仁义分成内外。
受∀中庸#的影响,孟子也很重视仁的本质。但是孟子尽力忠实于孔子的原意。他说:
(仁,人心也;义, 人路也。 ) ( ∀孟子% 告子上# )又说: (仁,人之安宅也; 义,人之正路也。 ) ( ∀孟
子% 离娄上# )显然,正路需要一个过程顺序,这里,顺序包含重要性或差等性的相对性。仁
包含了所有的人伦关系,然而正是(义)区分了这些关系。换句话说,儒家的(仁)之普遍
性和特殊性都受到了高度重视。 ! 也就是说, 义 对一体之仁 的重要性, 在于补充、 丰
富了道德的秩序性、 差等性、 相对性、 殊异性。无论是作为个体内在道德性的仁 、 义 ,
抑或是作为社会规范性道德的仁 、义 , 相互对待与补充, 兼顾了普遍性和特殊性。
仁 是内在精神, 义 是行事的准则。义 德亦可以说是仁 德的具体分别,敬(爱)其
所当敬(爱) ,行其所当行, 人们对父母、 夫妻、 兄弟、 亲戚、 邻人、 陌生人,对门内门外,对公
事私事,对家、 国、 天下,每人的担当、 责任、 义务不同,行仁有一定的范围、 等级、 边界、 节
度、 分寸感。义 是对事情应当与否的判断及由此而引发的行为,有应当、 正当性的义
涵。义者宜也 ,又是合宜、 得宜、 恰当+ 。
儒家主张的政治是道德的政治 ,这常常引起人们的诟病, 但我们认为, 人们恰好应
当追求道德的政治而摒斥、 批判不道德的政治。儒家的政治理念最强调的就是其应然,即
正当性,其中我们不难分析出不脱离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实质正义, 儒家为此而不断为人民
去争取与追求。儒家强调对人,特别是人民的尊重, 其天下大同、 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与
社会正义观、 公私义利观, 其仁爱、 民本、 民富、 平正、 养老、 恤孤、 济赈、 民贵君轻、 兼善天
下、 和而不同、 食货、 仁政及德治主张、 入世情怀、 参与精神等,在今天还有极高的价值,是
中国当下政改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
关于儒家的民本思想,前文已经说过,尽管与今天的人权、 权利意识、 主权在民的思想
不可同日而语,但也不能轻率地对待之,乃至有人认为民本不过就是君本,甚至比君本更
坏,是对帝王专制的伪饰与无病呻吟而已。假如这样来对待传统政治资源, 那我们就无话
% 23 %
再论儒家的政治哲学及其正义论
!
+
陈荣捷: ∀儒家的 仁 之思想之演进#, 载姜新艳主编: ∀英语世界中的中国哲学#,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第 23页。
参见郭齐勇著: ∀中国儒学之精神#,第 121∋ 122页。可说。以理性来分析的学者则不会如此, 如金耀基关于儒家民本主义有相当好的诠释! ,
李明辉将其归纳为: 一、 人民是政治的主体; 二、 人君之居位, 必须得到人民之同意; 三、
保民、 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务; 四、(义利之辨)旨在抑制统治者的特殊利益, 以保障人民
的一般权利;五、(王霸之辨)意涵:王者的一切作为均是为人民, 而非以人民为手段,以遂
行一己之目的; 六、 君臣之际并非片面的绝对的服从关系, 而是双边的相对的约定关
系。 + 这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很有启发性。而关于现代人权与儒家传统, 李明辉经过
分析、 比较, 认为美国学者帕尼卡 ( R . Pan i kkar)曾归纳出∀世界人权宣言#的三项哲学预
设:一是普遍人性,二是个人之尊严,三是民主的社会秩序,认为在这三项预设当中, 前
两项预设无疑可在儒家思想(尤其是孟子思想)中发现有利的思想资源 ,
。此外, 民本
思想不难与第二代人权概念衔接, 存有的连续性观点可以支持第三代人权的环境权 ,
义利之辨、 先义后利可以呼应罗尔斯的正当对于善的优先性。总之, 儒家传统的确包含
现代(人权)概念的若干理论预设,而不难与人权思想相接榫。∗∗儒家传统也为源自近
代西方的(人权)概念提供了另一个诠释角度与论证根据 −。
儒家学说中的政治正当性,即认为政治权力之根源在天、 天命、 天道,人们理应有所敬
畏、 谨慎与忧患; 其根据、 本位在人民、 老百姓、 农工商, 他们是政治的主人;其基础是广阔
的民间社会,民间力量及其自治,在现代更应开放民间社会, 鼓励民间社会、 社团的成长,
积极发挥其主体性,并加以协调;其指导、 参与、 监督与言责则在士人, 今天则更应强调知
识分子的自重、 自尊与积极参与。由此可得出人民是政治的主体、 士大夫是政治的主体的
结论。道德仁义系统、 仁政学说及以上四点为中心的儒家的政治哲学在今天还有极高的
价值。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中(包含观念、 制度、 实践、 民俗诸层面 )的许多遗产,值得人
们认真地去思考与创造性转化。例如,古代制度文明中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没有认真清理,
其中制度层面的消化吸收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 民间组织与自治,士人积极参与及
儒学传统所倡导的公共性与公共品德是公民社会的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基础, 也是现
代性政治的基本内容。公民道德的重建也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土壤,而儒家的人禽之辨、 公
私义利之辨、 君子小人之辨、 天理人欲之辨,对今天重建官德、 整饬吏治腐败亦有积极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