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仍不景气、中国经济开始有些回暖的背景下,民工荒问题又开始占据媒体报道了。稍微对中国人口问题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中国劳动力数量世界第一,就业问题和“三农”问题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头疼问题,这些年甚至出现了困惑全社会的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目前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民工荒的浅层原因与深层原因
导致民工荒的浅层原因,显然是比较收益的结果。迁移理论的“推拉”理论早已经解释了这一论断。对于一个难以温饱的人,自然会哪里能挣到吃喝就去哪里,这是农村到城里打工迁移的“推”之原理。但一个不愁吃喝的农民为什么会放弃在农村的劳作到城里找工作?显然是比较收益使然,这就是“拉”之原理。如果背井离乡辛苦劳作,每月收入去除日常费用基本无所剩余,那他放弃田园牧歌式的闲暇生活到拥挤的城市去受那份累,对自己和家人有什么实际意义呢?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一步步实施,务农收益与外出打工收益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再加上闲暇的价值,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家乡条件较好的农民由过去的不得不出去打工变成不必要出去打工了,或者至少不必要长途跋涉到遥远的地方去打工了。由此不难明白,所谓民工荒,显然是因为农村的“推”力在减弱与城镇提供给农民工的待遇之“拉”力不足两种因素共同起作用所致。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地区,许多出口加工企业雇佣民工的季节性色彩很强、工作的稳定性很差,全球金融危机后大量农民被迫返乡就是例证。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普遍工资低、工作时间长、福利待遇差、工作不稳定。如果农民工采取在家乡附近打工,这种待遇和不稳定尚且问题不大,因为用脚投票成本低从而很容易。但如果是背井离乡长途跋涉从内地到沿海去做这样一份艰苦的工作,对农民工又有多大的吸引力呢?须知,迁移是有许多成本的,长距离迁移成本更高。几年前我到山东滨州去调研,当地农民告诉我,由于附近建立了大型纺纱厂,加之棉花收购价格提高,种棉花的收益比较可观且青年女性可在纺纱厂就业,打工与种棉可以兼顾,使得许多在南方打工的人们纷纷回到家乡。
民工荒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体制与结构问题,这些体制与结构问题由于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大量过剩而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改变,就造成了目前这种城乡收益巨大差别问题、福利待遇天壤之别问题、长期的三农问题和短期的民工荒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懂得这样的基本原理:生产要素越是自由地流动和转移,越能达到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结果。可是中国为什么要保持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并严格限制土地特别是耕地的转让?为什么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保持这种传统的小农经营的生产方式?为什么要维持计划经济所形成的户籍制度?显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人口过多和劳动力大量过剩导致的人多地少和城市发展速度对农民的吸纳很有限度这一状况所不得不进行的制度选择。农民工这个称呼本身就是二元户籍制度的产物,民工荒自然也是这种二元户籍制度的产物。
由于农村劳动力太多,按刘易斯的说法就是相对于需求而言几乎属于无限供给,所以低工资、少福利、工作脏苦累、工作时间长在一定时期内就是难免的。而随着农村本身的渐进发展和惠农政策的一步步实施,进城打工的低收益日益缺乏吸引力,就形成了“推力”日益减弱,“拉力”相对不足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早期也有类似的情况,血汗工厂制度对那些享受田园牧歌式的传统农民没有吸引力,以至于以看不见的手著称的自由放任主义大师亚当?斯密也不得不主张采取强硬手段粉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圈地运动的羊吃人就承担了这种使命。不过,中国的所谓民工荒,显然还没有“荒”到那种程度,现代文明也不允许采取过于野蛮的措施。因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要慎之又慎的问题。在目前这种背景下,应对短期民工荒只有一个根本选择:提高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和改善劳作的环境,以加大农民工这一“工种”的吸引力。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大量以雇佣农民工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必须不断转型换代,以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自身能够得以生存下来并为中国的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做出贡献。
推进城市化,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和民工荒问题
显然,中国城镇发展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吸收如此庞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从而,中国离形成劳动力卖方市场还有漫长的距离。因此,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只能以相对缓慢的速度来进行,另一方面,中国也应该根据城乡发展的进展情况一步步将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旅美经济学者刘恒中曾主张:“全面现代化时期的统筹城乡,应围绕着农民变成市民来统筹布局”,并提出了“国土永用、以地换保、助农转非、择县建市”的16字发展举措。本人在2007年提出了一个集生育控制、城镇化、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改革于一统的四位一体的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方案,具体内容是:1.分期分批将农民工转为城镇户口。2.优先将只有一孩的农民工特别是只有一女孩的农民工转为城镇户口,以有利于减少二胎生育,从而加速中国人口实现零增长的进程。3.转成城镇户口的农民家所承包的土地允许以市场价格转让,转让后的土地不再属于农村集体承包土地,并由此而可以进行二次和多次转让,从而在农村形成一土两制。4.将土地转让金作为已成为城镇居民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储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