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业因为与国际银行之间存在的争议而付出了高昂代价。在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在没有针对油价暴涨的保险的情况下运营。
结果,中国两家最大的航空公司的利润大幅下滑。这表明中国ZF在经济管理中过于规避风险的做法本身,也具有极大风险。
3年前,中国ZF禁止航空公司购买原油期货合约。这种期货合约是抵御燃油成本上涨的一种保护方式。
中国ZF立场强硬的理由是,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各大航空公司购买的原油期货的价值与油价一同暴跌,导致2008年损失惨重,中国ZF因此认为这些航空公司被西方银行业愚弄了。
这些航空公司曾试图从那些银行得到部分补偿,指责这些银行向它们“恶意”出售过于复杂的对冲产品。
本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发布的财报显示,自那以后,航空公司在手中的对冲合约到期后,没有购买任何新的对冲产品。
东航在年报中披露道:“以往年度签署的合约于2011年12月31日前交割完毕。”国航表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的油料衍生合同全部到期,并且没有购买新的头寸。”
由于没有抵御油价暴涨的措施,这些航空公司很容易蒙受损失。
去年国航的航空油料成本是347亿元人民币(合55亿美元),占总经营费用的近38%。其持有的对冲头寸——来自禁令发布之前——仅仅弥补了其中0.2%的成本。通常航空公司会试图对大约三分之一的油料成本进行对冲。
2011年国航的利润下降了38.8%,至75亿元人民币,比预期糟糕。去年东航的利润下降了9.1%,至49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出现亏损。
东航董事长刘绍勇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航空公司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原油成本上涨。”
中国监管机构尚未宣布期货政策方面的任何改变,不过刘绍勇表示,监管机构正在开始放松全面禁止对冲的做法。
刘绍勇表示:“监管机构已经允许我们购买航空油料对冲合约。这将覆盖我们全部(油料成本)的20%。”
刘绍勇表示:“监管机构已经允许我们购买航空油料对冲合约。这将覆盖我们全部(油料成本)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