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02 4
2012-03-29
 秦 宏

  一段时间以来,质疑中国经济、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什么“投资拉动不可持续”啦,“不公平竞争”啦,“国企垄断”啦,“地方债务风险巨大”啦,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客观地说,这些问题确实或多或少地存在。而且,历史的发展是不可以跨越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即使出些问题也是正常的,不出些问题反倒有些不正常了。但是,会不会出问题是一回事,能不能把问题处理好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不能被浮云遮住视线,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坚实的,我们对当前问题的认识是充分的,应对措施是有力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7.3万亿美元。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估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或将超过11万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和资本技术吸纳能力。中国经济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家底,能够承受得起转型期的阵痛。

  中国经济的家底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已完成初级工业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拥有强大的自持发展能力。中国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工厂”。中国拥有世界45%的钢铁产量,中国的汽车产量已和整个欧盟或是整个美洲的产量相当,中国有2000多种商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相对许多国家的转型,我们应更有底气。

  中国经济是富有活力的。一位来自新加坡这个在国际竞争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国家的同行告诉我,他对中国移动(微博)通讯服务商连帮用户裁剪手机卡这种小事都能做感到惊讶,他认为中国经济太有活力了。别人对我们有信心,我们也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是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必然会引发生产方式改变、产业布局重构、利益分配调整等重大变化,这其中出现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跨越的障碍。态度决定结果。面对问题,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胸中是有数的。我们调降经济增速,为转变增长模式留出了空间。我们集全国之力,总结经验,着眼全局和长远,拿出了我们的顶层设计——“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实施一年多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1年《ZF工作报告》中明确的57项重点工作,绝大多数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新增贷款减少5%。国家投入近3000亿元资金,推进企业技改,扶植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25个地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超过20%。“三农”投入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教育经费增长28%,今年要再进一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社保和新农保试点已扩大到60%的县。中国经济正稳步向前。


  前面的路是艰险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坦然面对各种声音,我们就能够战胜挑战,将机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相信历经风雨后的中国经济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国际问题研究专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29 11:02:38
新中国成立初,国外的一些人还要将新中国消灭在……
新中国不是也发展并强大了,香港、澳门不也回归了。……
只要国内的人将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实。不进行尔虞我诈……中国经济没有理由被唱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11:05:04
粉饰太平。中国经济的硬着陆几乎已经无可避免,房地产业在高压下仍投资增长33%(美国人认为相比于中国,2007时他们的房地产相对于是稳定的),地方ZF债务相比去年增长30%,对地产收入的渴望中央难以阻止,个人收入相对于GDP和通胀负增长,国有资产所带来的银行坏帐很可能又要平摊到每个家庭,给向消费型经济转型添上巨大阻碍。这些问题怎么一个没见提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11:08:52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房地产,要大量推出保障房,确保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只要居民生活不受影响,倒闭一批房地产商只会让市场更健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11:15:51
还没有算上特权经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