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辰勇是世行行长最佳人选吗? 世界银行前工作人员
常盛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
当听到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达特茅斯学院校长、韩裔美籍医学专家金辰勇(Jim Yong Kim)为下一任世界银行行长的消息时,我像很多人一样,颇感惊讶。与很多之前媒体热议的热门候选人,如劳伦斯•萨默斯、杰弗里•萨克斯相比,金辰勇也许是最不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位。某种意义上,他是一匹“黑马”,甚至连他名字的中文翻译,目前都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毫无疑问,世行下一任行长这一提名对金博士本人而言是一个巨大荣誉。作为达特茅斯学院的校友,笔者对母校校长获此提名感到自豪。无论如何,这一提名无疑会对达特茅斯这所常春藤联盟中规模最小的学校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使得这所隐蔽于新英格兰地区森林中宛如隐士般的小规模学府在国际上拥有更高知名度。
与此同时,作为世行的一名前工作人员,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会是他?他能否很好地领导世行?如果他最终顺利成为下一任行长,将给世行和世界带来些什么?
金获得提名的原因
笔者认为,使得金辰勇获得奥巴马政府提名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是基于美国国内政治的考虑。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民主共和两党的竞选激烈。作为总统兼民主党候选人的奥巴马总统自然将连任作为最大目标。一切政治决定都将服务于并有利于其竞选连任总统,世行行长提名自然也不例外。
最近一段时间在美国开展的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反映了广大美国民众对于金融界的不满情绪。为了争取这部分人数庞大的左派选民,奥巴马政府极力将自己表现为与主流大众(Main Street)站在一起,而非与华尔街(Wall Street)为代表的金融界“同流合污”。基于这种基本调子,本届政府的世行提名自然要与之前的金融家候选人划清界限。
事实上,大部分前任世行行长,都和金融界或政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典型的诸如现任行长佐利克,曾任美国副国务卿与高盛集团副董事长;再如之前的沃尔福威茨和沃尔芬森,分别曾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与投资银行家。对比之下,金辰勇作为一名医生和教授,相较华尔街财经背景或华府政客背景的候选人,个人形象无疑是健康正面的,至少是中立而少反面争议的。
而奥巴马政府上台时所鼓吹的医疗改革,一直是民主党人大力宣扬的。金博士作为公共卫生专家,提名他的决定也与民主党在这方面的诉求相符。因此,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世行行长人选的“政治正确性”,比起他政经资历的丰富程度,或背景合适程度,更为重要。
其次,金辰勇的个人因素也为其加分。应该说,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亚裔美国人之一。他出生于韩国首尔,幼年移民美国,毕业于长春藤盟校布朗大学,后又获得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及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世界卫生组织负责艾滋病部门的局长,还是有史以来首位担任长春藤盟校校长的亚裔美国人。
他的个人成就有目共睹,是一个典型的实现了“第一代移民美国梦”的代表。而他的世行提名,在某种意义上,与朱棣文获提名担任美国能源部长,以及骆家辉担任商务部长、后转任驻华大使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处。也许这也是奥巴马的民主党政府提高亚裔参政水平,以显示多元化政治战略的重要一步。这步棋不仅能帮助奥巴马获得亚裔选民的支持,还能展现美国“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姿态。世行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金融帮助与智力支持的国际机构。站在美国的角度,选择一个出生于发展中国家,并有国际机构相关工作经验的行长候选人,似乎是个能让人信服的选择方案。
最后,校友的力量也不容忽视。金辰勇拥有达特茅斯校长与哈佛校友双重身份。这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获得本次提名。达特茅斯学院与美国财经界关系历来十分紧密。美国现任财长盖特纳与前任财长保尔森均是达特茅斯毕业生。同时美国财政部的一些关键幕僚也是达特茅斯校友,如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杜大伟(David Dollar,他曾任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局局长、中国局局长),以及执行秘书长兼中国事务高级协调员洛文杰(David Loevinger)等。我们对于美国白宫提名的具体过程和方式无从得知,但合理的推测是,上述这些人物对总统提名金辰勇,起到了“耳边风”的作用。
哈佛大学这边,本来呼声很高的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因为较具争议而未能最终获得提名,也在情理之中。但哈佛并没有丝毫损失,反倒新增荣耀与多元性,因为金辰勇如果最终入主世行,将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校友第一次领导该机构。世行之前的行长中,有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麦克纳马拉,以及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及肯尼迪学院的佐利克。
金将面临的挑战
金辰勇将面临什么样挑战呢?很明显,他作为一个令人感到意外的提名人,在能否成功领导世行这一庞大的国际组织上,面临多方面挑战。
首先,金博士是一位出色的医生和世界卫生领域的重要人物。但要领导世行这一全球最大的发展金融机构,他的硬伤在于没有相关的金融、经济或法律背景。世行定位不同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或是世卫组织(WHO)等机构。金融援助和发展经济是世行最为关注的主题,这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如果没有全球财经界的丰厚资源和人脉,那么对于这一组织的发展所带来的贡献将会有限,甚至过程将会困难重重,特别可能削弱世行相对于其姊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地位。后者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使得其地位迅速提升,影响力似乎已超越世行。
其次,金博士的国际政治与职能部门领导经验也有所欠缺。世行行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名国际政治家,需要与各国至少部长级以上的领导人打交道。而金辰勇之前在WHO的职务仅相当于司长或局长,并未达到世界级领导人级别。即使是后来担任达特茅斯学院校长的经历,也并没有使他有太多机会与各国首脑与部长们打交道。因此,他的国际政治外交经验和水平如何,目前尚存疑问。
此外,世行的职能部门包括基础设施、气候变化、能源、教育、农业、私营部门发展等,坦白地说,对于这些领域中的大部分,金辰勇都是门外汉。而与他的本行——卫生相关的业务所占比重并不高。毋庸置疑,如果当选世行行长,他将有很多新东西要学,会经历一条陡峭的学习曲线。他非但需要了解这些新领域,还需要为并不太熟悉的职能部门的发展战略指明方向。这自然难度不小。
第三,他能否领导世行改革?国际社会正在敦促世行内部改革。这一改革,其实也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间博弈与寻求新的势力平衡的一种体现。正因如此,在现在这个历史时期担任世行行长,可能面临世行历史上最为复杂和艰巨的任务。目前尚未有足够证据证明,金博士的能力与经验可以成功领导一个复杂的组织进行大规模改革。如果他具备这种能力,那他需要用实际结果来服众。
中国决策者应考虑什么
笔者认为,中国相关决策者应当对这个提名作出相应的计划和安排,目标是进一步扩大中国在世行的影响力。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层面的策略值得考虑:
首先,下届世行高管人选。这里所说的“高管”,具体是指世行常务副行长(Managing Director)、高级副行长(Senior Vice President)、以及执行副行长(Executive Vice President)等职位的相关人选。事实上,迄今为止,已有中国人担任过世行常务副行长,以及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他们分别是章晟曼和林毅夫。鉴于这样的历史,在下届世行高管层中理应有一位来自中国的代表。另外,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负责私营部门发展融资的国际金融公司(IFC)的CEO兼世行集团执行副行长职位,目前尚未有中国人担任。完全可以考虑推荐相关人士担任此职务。
其次,未来世行行长候选人——中国应考虑在未来合适时候推出自己的世行行长候选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完全有理由要求世行行长由一名中国人来担任。这一职务由美国人担任的不成文惯例应当被修改。因为这一过时惯例已经不能反映出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和未来趋势。世行自身的改革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中国目前作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股东国,应当大力推动世行改革。在不远的将来,应当有中国人作为世行行长候选人出现。
最后,则可探索世行迁址的可能性,甚至可以在世行改革方案中提出世行总部落户中国。事实上,这一想法并非是空穴来风,国际上已经有将世行总部移出美国的声音。
2011年9月,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网站上登出一篇名为“一路平安,世界银行”(Bon Voyage, World Bank!)的文章。文章认为,同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物的世行与IMF,其实没有必要都安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前者的总部似乎更应当迁移到世界其它国家的城市,并举例可能合适的候选地址,包括:伊斯坦布尔、马来西亚、西班牙等等。中国城市虽未被提及,但显然完全不逊上述城市和国家。或许有一天,世行总部可以搬到中国?世界银行是世界的。衷心希望无论是谁最终领导世行,他都能为世界造福。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曾就职于世界银行总部,并为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校友。现为投资业人士,所署为化名。)
本文责任编辑 徐瑾 jin.x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