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74 0
2012-03-31
鲁迅先生曾言:曾经阔绰过的想复古,正在阔绰着的极力维持现状,未曾阔绰过的心向改革。时间回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自从大汉朝覆亡后,天下就乱了章法,豪强并起,群雄割据,经过曹阿瞒的南征北战,到了曹丕手上代汉自立,天下稍安。然吴蜀两国时不时地骚扰一下曹魏,幸亏有司马氏镇着,不然曹魏江山堪忧。   故 事就从这里开始了,东汉时期的察举制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当时就流传着“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才怯如鸡”,名门子弟集体脑残了。东汉末年乱世一起,朝廷就招架不住了,于是名门有头脑的子弟便群起而割据一方,袁绍、刘表、袁术等便是代表。待世道稍安,各大豪强在混乱中取得的利益要想在秩序中得到保全,就必须为其正名。于是各名望大族炮制出了个“九品中正”,简而言之,从我这以后就俺们子孙及裙带能名正言顺地为人民服务,非圈内人想为人民服务还不给机会,除非你人品特好。由此,低层贫困大众改变命运的渠道阻断。从两汉的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可谓是一种倒退。更深层次地讲,九品中正制使社会活力减退,各阶层的利益得不到调和,低层长期被压抑。同时,一个地区的长期被某一大族垄断,肢解了国家的统一性,全国性的市场被分割了,在历史书上,这一时期的经济成就乏善可陈。直到隋唐时期,科举制确立,国家也迎来大一统,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前所未有。
  那么今天呢?改革开放过去三十多年了,我们朝着马克思所描述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前进了多少?脚步还依然坚定么?网络时代使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几何级数增长,信息的丰富,使人们更加乐于思考社会。在高等教育领域,“985”、“211”这几个简单的数字,在就业时,却成了大部分学子的魔障:非“985”、“211”学子没有资格应聘,原来我们的大学可以有副部级、厅级之别。在企业家精神领域,还有央企、国企、民企的身份之分,民企想要去银行融资,对不起,你风险太高,我们无法接受。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来自农村的工人进了城,创造了价值,却无法安身立命,小小的户口本绊住了他们融入城市的热情。在金融市场领域,民间资本没有资格进入,而高高在上的具有国有身份的银行们,坐食民利,吴英不就被判死刑么?在房地产市场呢,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政府宣称房价过高,房企赢得暴利,必须给以打压。哈哈,到底是谁获利最多,尚未可知吧。官二代、富二代、“郭美美”,诸多现象,在此无法一一例举。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九品中正制实质上是妄图固化一切,即“正在阔绰着的极力维持现状”。我们改革这么多年,其动力来自于“未曾阔绰过的心向改革”的那一部分人。这几年,诸多现象警示我们“九品中正”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全民改革共识正在迷失。没有人希望看到全民利益被一部分人挟持而导致矛盾失控的局面,任何企图固守既得利益、停滞不前的幻想都是极其危险的。当我们看到社会阶层合理的互相流动,各阶层利益有一个公平的博弈平台,全民改革共识的默契增多,这个国家才有未来。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为我们做的唯一具体定性描述。我们后人有智慧以不同的途径到达,任何企图固化旧思维的人都必将被历史所摒弃,邓小平1992年南巡已民经指明了道路,我们应该做的是加速改革,并以技术性的手段绕开不合时宜的旧理论的束缚,前面的路才能越走越宽。最终才能将“曾经阔绰”、“正在阔绰”、“未曾阔绰”的三路人变成“一起阔绰”的一路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