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2-4-4 08:23:28
在中国这么做很黑暗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08:41:13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08:50:16
sdyhfao 发表于 2012-4-3 12:43
稍有不同的观点
复旦的排名为什么落后?(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 3&do=blog&id=55 ...
同样这篇文章的回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 =blog&id=553656

[67]戴世强  2012-4-1 06:23
    我也是复旦校友,从该校数学系毕业几近50年,一直关注复旦的发展,也细读了文中提及《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其实《人民日报》3-28的相关文章更为翔实)。我基本上认同两文中阐释的观点(尽管说得不够全面),而认为博主的有些议论有失偏颇。

    在当前学界浮躁的气氛下,复旦敢于反潮流而为之,推出代表作评审制,显示出其胆魄和远见。实际上,这是国际通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复旦敢于实施,极好。实施时,还是采用了“双轨制”,如46楼所说的“软硬兼施”,有何不妥呢?
    我手头有一个实例,北京大学已故的廖山涛院士,为数不多的优秀论文大部分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包括他的一些代表作,按现时的做法,他恐怕在晋升职称时都会引起麻烦。据说在一次评奖时,因“曲高和寡”,请了国外大权威评审他的代表作,得到了极高的评价,顺利获奖。
    当然,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上关于版面费的议论有点片面,但有人“花钱买论文”现象确实存在,我校的职称评审中就剔除过这样的论文。

    博主的有些说法不妥。例如:
    1、非议复旦的“严格评审”。上述《人民日报》的文章中提及,复旦建立了千人专家库,让国内外同行参与评审。这是一项很有力的举措;
    2、非议“慢工出细活”。上述两文中有很好的例子,说明什么是“慢”,什么是“细”。当然,谁也给不出量化指标,但同行专家会有明晰的判断;
    3、断章取义,给原作按上了“读书学习和发论文成了对立面”的“罪名”。原作中明明说,“上述死板的评价方式还逼迫青年教师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论文数量上,甚至为此牺牲掉读书学习的时间。”这是客观存在,目前常见,是追求论文数量的必然结果,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摆不正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影响了教学质量。
    4、把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与复旦排名挂钩,更是站不住脚。两文中都说,这种制度刚刚试行,哪有如此快速的影响?此前,复旦与别的高校一样,也是实行“硬杠杠”制度的。再说,高校排名,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复旦排名的变化,有其综合因素,但至少与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挂不上钩。
    近年来我常去母校,为她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印象最深的是弥漫在校园里的“书卷气”,最为赞赏的是她的浓厚的学术气氛。
    非常赞同49楼的观点:“复旦厚积薄发,时间会证明这一点的。”与博主校友不同,我看好母校的前景。
    上述议论不尽正确,敬请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08:59:59
如果真能做到公平公正那确实是个进步~只不过所谓的专家评审通过~却没发在一个像样的杂志上...是核心杂志的评审不够专业还是评职称的专家不够核心...别告诉我是作者们都乐于低调在非核心的杂志上发表改变世界的理论...那何必要高调去评个职称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09:16:59
ydhydh2002 发表于 2012-4-3 18:46
既然“哪怕没在“权威”与“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也能获得参加高级职务竞聘资格”,那么所谓的“够分 ...
同意,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09:24:47
好,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09:29:51
在整个制度溃败的情况下,过度依赖专家的主观判断极易造成腐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09:32:53
这个貌似是针对复旦政治学院的那个陈云的老师而提出的,她因为多次觉得教授的评选制度不公平而导致的再公开场合发表文章,引发了很严重的社会反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09:37:05
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09:52:52
质量+数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09:57:11
有很大进步,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0:01:13
这个制度设计估计还得完善,这样专家就成为唯一的权威标准了,腐败可能容易发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0:05:29
人家复旦牛呀,这样的做法也不错,可以让一些有才学的年轻学者没必要去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0:14:36
好的制度到了中国就要打点折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0:26:57
并通过专家严格评审, 专家如何选?评审标准如何定,谁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0:28:41
A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0:31:08
世事难有两全其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0:31:46
复旦是跟中南大学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0:37:42
中国真他妈的怪事多,复旦搞这种制度,在国外再普通不过的做法了,居然还能引起轰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0:38:26
發表量 ,不代表真有管理之專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0:54:4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0:57:59
复旦真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1:03:57
sdyhfao 发表于 2012-4-3 12:43
稍有不同的观点
复旦的排名为什么落后?(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 3&do=blog&id=55 ...
同意,用论文作为评职称唯一的衡量标准尽管不完善,但毕竟创作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就像高考虽然饱受批评,总比高中学校推荐好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1:04:47
重质量不重数量才是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1:11:07
每天都有见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1:12:24
支持一下,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1:38:44
持保守态度,想法很好,就怕被坏和尚念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2:00:43
太好了,希望能够做到评审的独立、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2:01:51
嗯,给年轻人让点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2:08:57
sdyhfao 发表于 2012-4-3 12:43
稍有不同的观点
复旦的排名为什么落后?(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 ... 3&do=blog&id=55 ...
不同意此博文观点
好的文章往往就是十年磨一剑。现在多数高校、研究所靠拼数量上职称的办法其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劣。复旦的这一改革正好切中时弊
至于代表性论文评比的公开公正问题,只要管理者有诚意,这是一个相对好解决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