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0318 17
2005-03-12

冒着又要被别人指责为打击讨论热情的危险,我还是想说句心里话,真的再不希望大家没完没了的讨论读什么书好、某某书怎么样的话题了。有这个时间为什么不真的坐下来试着读几页再进行判断呢?一来因为本版类似的讨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二来每本教科书的阅读对象在前言中一般都有交待;第三,对同一层次的教科书,每个人的理解力和偏好也不一样,而且很大程度上,这种偏好是在阅读过程中伴生的。

我斗胆做个不完全的总结,纵有纰漏,也希望大家不要纠缠了,让我们回到知识中去,回到问题中去。

我的前提是大家已经阅读过曼昆、萨缪尔森、帕金等这些原理书,所以这些都不提到了。

国内部分,中级,只推荐高鸿业;高级,龚六堂、袁志刚、周爱民,这几本质量都差不多,不推荐。

国外部分,中级,首推曼昆,此外,多恩布什&费希尔的若干版、巴罗、布兰查德、霍尔&泰勒、萨克斯、老字号的Branson(无中译本)、新出的Heijdra&Ploeg(无中译本)、Farmer(据我所知正在翻译中)都差不多;高级,首推罗默萨金特的一系列三本(MT、DMT、RMT),此外,布兰查德&费希尔、托洛维斯基、Azariadis(无中译本)、新出的Minford(无中译本)都差不多。

此外,一些流行于网上的notes,其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上述正式出版物,比如中级的Doepke、Krueger(本版提供下载);高级的Akerlof(本版提供下载)Gertler(本版提供下载)、Smith、Shi、Williamson等。

再有,几本不为国内读者所熟悉的,如中级的Abel&Bernanke;高级的Malinvaud、McCandless&Wallace,就不说了吧。

据我估计,以目前国内出版界的眼力,以上提到的没有引进中文版的教材,在今后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一定会陆续与大家见面的。

以上提到的任何一本书,在阅读之后都不会给你带来负效用,时间和精力资源配置在任何一本上,都可称之为次优状态。所以坚决不要担心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弯路。我唯一的建议就是:马上选定一本,马上开始阅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3-12 22:00:00

双手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12 22:29:00

哈哈,终于忍不住了,我觉得也是,最近论坛总是讨论这个问题,足见许多初学者怕在入门的时候选错教材.

事实上,无论选哪一本教材,都是可以的,关键是看自己的知识的层次,达到什么水平就看什么样的教材.只要认真的读完一本,就会有收获.而不要有人说这本好就看这本,别人说那本好就看那本,呵呵,否则总是停留在******的水平,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12 23:51:00
教育未必有效,是不是可以考虑修改程序,规定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表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13 01:27:00

这恐怕有悖本版助学助教的宗旨。我本人是非常欢迎新人朋友们发帖提问,发表感想的,当然这是建立在踏实学习的基础上。

我的明确态度是,不欢迎异端新说,提倡系统学习,融入主流。

当然,对于论坛上时不时冒出来的“牛人”,我也想明白了,就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吧。令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13 01:38:00
以下是引用一刹春在2005-3-12 21:47:07的发言:

所以坚决不要担心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弯路。我唯一的建议就是:马上选定一本,马上开始阅读!

怪不得前几天发的询问这方面的帖子找不到了,还好当时没傻傻的再发一篇。

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来这个论坛数月,倒也激起了我不小的读书热情,这里牛人还是比较多的,相形见拙,怕丢人的!系统的提高自己,才是正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