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到春节了,安安全全还是重要的。我们不应因为爱,就提倡两个人或多人同时共享一个坐位,这样很容易产生超载问题的。为了安全,为了爱,我建议还是一个人一个坐位好。

任何社会的变迁都是需要充足的动因的。按照楼主的说法,一定至少存在三个社会形态,一是建立不再使用货币的社会之前的社会(简称A);二是建立不再使用货币过程中的社会(简称B);三是建成的不再使用货币的高级社会(简称C)。
C是物质极大丰富了。让我们看看怎样由A过渡到B、B到C,是不是需要物质极大丰富。
什么原因导致A到B呢?楼主的意思是存在社会的不和谐导致这种变迁。根据论题的需要,我们可以把这种不和谐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物质不丰富;二是物质极大丰富。
物质极大丰富,而存在不和谐,这主要的物质分配的不公平,解决物质分配的不公平也就是A到B的动力了。这里本来暗设了物质极大丰富的前提,故而是自然的结论顺承。
如果物质不丰富,那么A到B的动因是什么呢?楼主的意思是因为货币的存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而要取消货币,建立和谐社会。这个原因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人类为了解决物质的不丰富,由于不同的需求和分工的要求产生了交换,从而产生了货币,货币只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权宜形式,而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物质的极大丰富。楼主用爱的方式取消了货币只是取消了形式,而没有解决根本矛盾,故而A到B的动因不足,也就是说不可能转移到B。因而A只能在转移到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形态后(这个形态是不可能取消货币的),才可能转移到B。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只能得出A到B是需要物质极大丰富的,B到C更是自然的了。

回答楼主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澄清一些概念和一些说法。
“没有货币的社会”,“高级社会”,“天下一家的社会”是一种含义的不同说法吗?这种含义是什么呢?
按照楼主帖子的含义应该是同一含义,且其中至少包括:这种社会能够足够满足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和这种社会是没有矛盾的,两层含义。
楼主的归纳:“如果物质财富不极大的丰富,那么人们就会因为物质缺乏、因为东西不够分而打起来,这样人与人的关系就不会是和谐的,这样也就不可能不使用货币,这样的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不再使用货币的高级社会。”,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没有说物质稀缺就必然打起来,没有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就不和谐,更没说这样就不得不使用货币。这是楼主的以偏概全。对于货币本质是什么,怎么来的;人际关系与物质稀缺究竟是什么关系,因为大家都清楚,我这里就不展开了。
楼主举了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了我们在面临物质稀缺矛盾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与楼主所谈高级社会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在这里楼主把矛盾的解决放在了让人放弃或部分放弃自己的需求的基础上的。这种满足是有局限的,毕竟车设计的坐位是为一个人设计的,而不是为两个人设计的。
为了反对物质的基础的作用,楼主举了那些富豪家家庭内部的争斗的例子。我觉得这个例子本身虽然没错,即有钱家庭不一定和谐。但,这与楼主所说的高级社会在财富的满足与和谐矛盾,楼主强调了和谐一点忽视了另一点。其实物质极大丰富与和谐都是所谓高级社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说到这里,我们就更能理解楼主所谓的高级社会了。那就是精神意义上和谐的社会而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这与我们从帖子中得出的楼主的高级社会含义不同,这是楼主误导我们的地方。
既然楼主更强调了她所谓的高级社会是精神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她说的不需要物质极大丰富,我们就可以理解了。楼主坚信这种精神意义上的社会能够过度到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
爱只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因为精神的爱,我们可以消失货币,消失战争,消失其他一切可能解决的社会矛盾问题的方式,这可能吗?换句话说,我们自己可以被爱征服而没有恨,或是被爱征服而放弃自己的欲望?实践证明,而且将来的实践也讲表明,人类生存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说到这里,我想我可以回答楼主的问题了。无尝爱是稀缺的,我们太多的人需要无尝的爱。爱的付出和回报是无法预期的,我们对爱还是有些犹豫,因而稀缺。如果爱是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且是可以度量并且可以交换,我们就不缺乏爱了。换句话说,如果爱是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你付出的等值或更高价值的爱,爱就会多起来。
如果爱作为一般等价物,我们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呢?有一点可以肯定,那时没有“货币”只有“爱币”
估计到时候,“Q币”“论坛币”也是需要的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0 16:28:31编辑过]


呵呵,一个天天倡导博爱和天下一家概念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连别人用大一点的字体都不能接受呢。究竟用大一点的字体有什么冲突呢。好奇很久,所以想问一下。
意图很简单,这个世界上的人与人的矛盾和冲突虽然主要是利益冲突,但还包括其他冲突。所以不是消除货币、消除私有、消除……,就天下一家了。当然,这话对于楼主而言是毫无意义的。呵呵。

呵呵,一个天天倡导博爱和天下一家概念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连别人用大一点的字体都不能接受呢。究竟用大一点的字体有什么冲突呢。好奇很久,所以想问一下。
意图很简单,这个世界上的人与人的矛盾和冲突虽然主要是利益冲突,但还包括其他冲突。所以不是消除货币、消除私有、消除……,就天下一家了。当然,这话对于楼主而言是毫无意义的。呵呵。
有必要用大号字吗?用默认大小的字不是一样吗?
其实消灭货币绝对不是仅仅是货币消灭的问题,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发生极大变化的问题,社会结构不发生变化,货币是不可能消失的。所以我才说天下一家了,货币也就是消失了。或者说货币消失了,说明天下已经一家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1 16:31:55编辑过]

呵呵。1、如果认为一样,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别人用默认字体呢。反正是一样的,用多大的字体有什么关系?2、也许你认为一样,别人认为不一样,认为大一点的字体更好看或更方便阅读,不可以吗。为什么要干涉呢?3、什么冲突一定要干涉大一点字体的使用呢?我就好奇这个。呵呵



注意我在更高的基础上的回到过去。

被人质疑很正常,如果天下一家不被质疑,那就真是奇怪了。

呵呵。1、如果认为一样,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别人用默认字体呢。反正是一样的,用多大的字体有什么关系?2、也许你认为一样,别人认为不一样,认为大一点的字体更好看或更方便阅读,不可以吗。为什么要干涉呢?3、什么冲突一定要干涉大一点字体的使用呢?我就好奇这个。呵呵
请问进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候,为什么其每个主题的题目不用大大小小的文字,而要用同一大小的文字呢?为什么学术刊物的封面及内容都比较严肃,而不是花花绿绿呢?
难道你这样的道理都不懂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1 16:29:32编辑过]

呵呵 。懂得。虽然,我懂的事不多,但你说的这件事我懂。同时,我还懂得另外两件事:1、学术讨论分正式和非正式,论坛属于非正式的,说话形式是自由的;2、这个论坛提供了不同大小、颜色的字体供大家选择,也就是说用多大多小、什么颜色的字体完全是论坛赋予个人的自由。
由此用什么字体在非正式学术讨论中是自由的,同时论坛也赋予了大家这种选择自由。所以呢,那个一直用大一点字体和你说话的人,没有违反任何规范。所以——我还是好奇你为什么如此在乎这件事?好奇你为了在乎大一点的字体居然在这个帖子里拒绝和对方交流?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对方没有违反任何规范,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作为天天号称博爱的楼主居然因为大一点的字体就拒绝向对方解释“美好的世界”呢?还是这个问题了。呵呵。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内心缺少爱呢?有人也许又要说:这是因为我们的物质财富还没有极大的丰富。呵呵,显然这并不是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内心缺少爱呢?谁能够回答?
从外在环境物质追求的角度讲,物质财富还没有极大的丰富是对的;但从内在精神境界追求的角度而言,精神财富还没有极大的丰富才是对的。

呵呵。借问这位仁兄一句,你用什么依据认为关于字体大小的事件讨论是无聊的,是不符合这个如此高等的bbs的?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很多人质疑楼主所提倡的博爱社会、天下一家能否实现的根源之一:任何人都无法观测到他人内心和脑海的真实想法,我们只能根据对方的行为、自己的观念、长期的经验等等去推测他人可能的想法。正如我们不能观测到偏好,只能观测到行为,然后确信一个前提:行为可以显示偏好。而我们都知道实际上行为也可以掩饰偏好(也许楼主不知道,呵呵) 。所以,无论对方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不相信他的行为真的在显示真实偏好。
比如,1、也许我真的是无聊,或者想轻松一下,找了这么个问题来打发无聊和让自己轻松。结果因为这位仁兄说我无聊,我为了证明自己不无聊,忽然想出了上面的解释。2、也许我真的就是想说明信息问题,就是不直说,故意逗楼主玩。到底1、2那个是真的,除了我自己,谁能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说我纠缠这个问题的行为背后究竟有1、2那个偏好。
我的目的1、许是想让楼主和大家都想想,只是字体不符合楼主自认为的某种标准,他就可以选择不再交流,不再向对方阐述自己“美好的道理”。只是意见和观念不一样,他就可以猜测和我那个一直用大一点字体的人是一个人。(也许我们真的是一个人,这同样是无法或难以证明的)。这样行为的楼主,居然在天天提倡基于博爱、信任、宽容……才能建立的天下一家。呵呵。2也许我根本就没这个目的,纯粹是在这里制造无聊和给自己解闷。
那个目的是真实的?除了我,谁能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呢?呵呵。
楼主的答案是:天下一家就必然是彼此信任没有猜疑的?呵呵。不再多说了,再说下去,那就真的是无聊了。哈哈。

“爱”真的可以解决信任问题吗?《奥赛罗》、《中国式离婚》里的男女主角不爱自己的妻子和丈夫吗?当然,楼主必然认为那不是真正的“爱”。呵呵。我天资愚钝,永远都不能理解楼主定义的真正的“爱”。
但,楼主在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只是观念不一样,而观念不一样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存在的问题,是全人类存在的问题,就猜疑我就是那个偏好大一点字体说话的人,显然,楼主都做不到自己定义的真正的“爱”,呵呵……。
不过,根据楼主对博爱和天下一家的构思,也许他对我的身份的猜疑是因为我没有把自己的财产交给“天下一家”的社会,按照楼主的构想,显然现的有个地方交出现有财产。原来信任就是如此简单,先把财产交出来。呵呵。
忽然想起鲁迅先生说的话,原话忘记了,大致的意思是:但凡提倡大家都应该紧衣缩食的人,你最好检查一下他的胃,里面一定还有没有消化完的大鱼大肉。(也许真正的出家人除外,但我们怎么知道谁是真正的出家人呢。绝对没有诋毁宗教人士的意思。但宗教人士怎么知道我真的绝对没有呢。呵呵)

 
从外在环境物质追求的角度讲,物质财富还没有极大的丰富是对的;但从内在精神境界追求的角度而言,精神财富还没有极大的丰富才是对的。
如果人是贪婪的 ,那么就是在丰富的物质也是不够的。所以人不贪婪,有一点东西就是很多了,就够了,而贪婪的人是永远给没有够的。所以物质丰富不丰富与人的心态也是有关的。

 
从外在环境物质追求的角度讲,物质财富还没有极大的丰富是对的;但从内在精神境界追求的角度而言,精神财富还没有极大的丰富才是对的。
 
如果人是贪婪的 ,那么就是在丰富的物质也是不够的。所以人不贪婪,有一点东西就是很多了,就够了,而贪婪的人是永远给没有够的。所以物质丰富不丰富与人的心态也是有关的。
 
 
 
 
不过,任何追求不管是物质追求还是精神境界追求过头都是有害的。我有个老乡是香港居民,在香港他是个靠政府救济金生活的人,在与他的交谈中知道他在香港是个“节物欲者”,当然,他的节欲是因为他赖得去学习新技术和不想工作,他认为像社会太残酷了,像他那样没有什么技术的人很难拿到高工资,但与其靠领政府救济金回大陆消费同样可以活得很好,何必去累死累活,多赚那几千块?他在香港是个“节物欲者”不敢消费,但在大陆却比大陆的许多工薪阶层活得潇洒得多,我说这样面子过不去吧?他说面子值几个钱?
我想请教楼主用你的理论如何解释这种行为及社会现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3 10:18:29编辑过]

 
不过,任何追求不管是物质追求还是精神境界追求过头都是有害的。我有个老乡是香港居民,在香港他是个靠政府救济金生活的人,在与他的交谈中知道他在香港是个“节物欲者”,当然,他的节欲是因为他赖得去学习新技术和不想工作,他认为像社会太残酷了,像他那样没有什么技术的人很难拿到高工资,但与其靠领政府救济金回大陆消费同样可以活得很好,何必去累死累活,多赚那几千块?他在香港是个“节物欲者”不敢消费,但在大陆却比大陆的许多工薪阶层活得潇洒得多,我说这样面子过不去吧?他说面子值几个钱?
我想请教楼主用你的理论如何解释这种行为及社会现象。
谈不上请教。
这些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只要自己过的好就可以了,而没有考虑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而博爱的社会的人则不会如此,虽然在博爱的社会里吃饭不要钱,但人们照样积极工作,因为爱而积极工作。按照那个香港人的逻辑,在博爱的社会里,吃饭都不要钱了,那么他就更不会工作了。当然,因为爱在博爱的社会里不会有这样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目前的社会这样的人却很多很多。

 
不过,任何追求不管是物质追求还是精神境界追求过头都是有害的。我有个老乡是香港居民,在香港他是个靠政府救济金生活的人,在与他的交谈中知道他在香港是个“节物欲者”,当然,他的节欲是因为他赖得去学习新技术和不想工作,他认为像社会太残酷了,像他那样没有什么技术的人很难拿到高工资,但与其靠领政府救济金回大陆消费同样可以活得很好,何必去累死累活,多赚那几千块?他在香港是个“节物欲者”不敢消费,但在大陆却比大陆的许多工薪阶层活得潇洒得多,我说这样面子过不去吧?他说面子值几个钱?
我想请教楼主用你的理论如何解释这种行为及社会现象。
谈不上请教。
这些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只要自己过的好就可以了,而没有考虑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而博爱的社会的人则不会如此,虽然在博爱的社会里吃饭不要钱,但人们照样积极工作,因为爱而积极工作。按照那个香港人的逻辑,在博爱的社会里,吃饭都不要钱了,那么他就更不会工作了。当然,因为爱在博爱的社会里不会有这样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目前的社会这样的人却很多很多。
对他而言香港的社会是博爱的社会,不用工作政府照给救济金。据我所知在香港有这么好的社会保障,但并非大多数人都会不工作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这毕竞是少数,因为在那里人们看不起那些能自吃其力但却不去为的人。相反,倒是在我们中国大陆几十年前的公社化大锅饭时期那个到处宣传博爱、劳动光荣、为人民、为祖国的年代里,导致了许多本来能发挥更大更多贡献和能力的人作出的贡献和能力得不到承认和尊重甚至被称为最反动的臭老九。这两种现象那种好呢?
正如你所说:按照那个香港人的逻辑,在博爱的社会里,吃饭都不要钱了,那么他就更不会工作了。目前的社会这样的人却很多很多。多到希望有个“因为爱在博爱的社会里不会有这样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都不可能,你说是吗?唉可悲啊,我们的博爱的乌托邦式的社会何时能实现,这是梦想呀!

没有看大家的许多贴言。
但是按劳分配个人财产的社会,仍旧是生存斗争的社会。它的建立仅因为商品生产已居于社会统治的地位,仅因为工具机——蒸汽机这一社会生产力的出现。
不过,这里的个人产品已不同于私人产品,需其私人通过笨拙的可能性的交换成功而成为社会产品。这里,不论其个人产品是苹果,还是汽车,其本身就是直接的社会产品,并参与这一特殊社会总产品的利益分配。如果说这其中有“货币”形式,那么其性质完全不同了。
货币的本质,就是劳动量的符号,就是笨拙的小生产的交换媒介。在社会生产中,它的形式实现上早已发生了相当的变化,我们很少看见用单纯的货币形式来进行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
量变质变将是历史必然。

对他而言香港的社会是博爱的社会,不用工作政府照给救济金。据我所知在香港有这么好的社会保障,但并非大多数人都会不工作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这毕竞是少数,因为在那里人们看不起那些能自吃其力但却不去为的人。相反,倒是在我们中国大陆几十年前的公社化大锅饭时期那个到处宣传博爱、劳动光荣、为人民、为祖国的年代里,导致了许多本来能发挥更大更多贡献和能力的人作出的贡献和能力得不到承认和尊重甚至被称为最反动的臭老九。这两种现象那种好呢?
正如你所说:按照那个香港人的逻辑,在博爱的社会里,吃饭都不要钱了,那么他就更不会工作了。目前的社会这样的人却很多很多。多到希望有个“因为爱在博爱的社会里不会有这样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都不可能,你说是吗?唉可悲啊,我们的博爱的乌托邦式的社会何时能实现,这是梦想呀!
不是实现不了,而是要从小的博爱的社会开始,然后再扩大,再扩大,最后就成了。
博爱的社会不会有那种香港人的,因为他本身也是博爱的,所以他会为社会服务的。

没有看大家的许多贴言。
但是按劳分配个人财产的社会,仍旧是生存斗争的社会。它的建立仅因为商品生产已居于社会统治的地位,仅因为工具机——蒸汽机这一社会生产力的出现。
不过,这里的个人产品已不同于私人产品,需其私人通过笨拙的可能性的交换成功而成为社会产品。这里,不论其个人产品是苹果,还是汽车,其本身就是直接的社会产品,并参与这一特殊社会总产品的利益分配。如果说这其中有“货币”形式,那么其性质完全不同了。
货币的本质,就是劳动量的符号,就是笨拙的小生产的交换媒介。在社会生产中,它的形式实现上早已发生了相当的变化,我们很少看见用单纯的货币形式来进行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
量变质变将是历史必然。
抱歉,我不理解你说的一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