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经济学的原理与说明
我们国家的自然资源贫乏吗?
我们的科学技术还很落后吗?
我们到底在什么地方落后?物质资料?精神资料?还是人?当然是我们人的认识落后。
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再到和谐社会,这是高级的社会理念,第一我们要提高对这些理念的科学认识,第二,我们要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我们应用哲学经济学的原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当我们把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城市的发达与现代化这样庞大的目标都是为了解决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问题,这样,我们讨论和实施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哲学经济学就是关于研究物质资料如何变精神资料?精神资料如何变物质资料的,还研究劳动与物质、精神的关系,其中,货币的作用和关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1 物质资料问题
大千世界,物质资料可谓繁杂,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只有四个字:物质资料,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内容只有“衣、食、住、行”四大类。无论是和谐社会还是发达经济,所要解决的就是衣、食、住、行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数量的生产和消费的是否满足与否。
我们说人类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是有限的,就是因为我们对衣、食、住、行的具体消费数量是有一定的限量。例如衣的问题,每个人一年四季约需要有4套衣服,每套2米,每个人一年需要衣服布匹共8米;一个城市假如有400万人,一年对布匹的需求就是3200万米。关于食物的需求量每人每天主食需要1斤左右、副食品需求0.5斤等,一年的粮食需求约是500斤,副食约200斤,400万人口的城市一年就需要粮食200000万斤,副食品需要80000万斤。住的问题,每人住房面积应当为30平方米以上,小康社会最低住房标准也应当是这个数字,一个400万人口的城市总居住面积最少应当是12000万平方米。行的内容稍复杂一些,有二个问题:一是道路问题;二是交通工具的数量问题,一个城市对道路的需求量是根据城市人口的多少、地域面积及地貌情况所决定,绝不是道路越宽越好;就交通工具来说,有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也不是越多越好,也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即人均占有量。多了就过剩,少了就不够。
由此可知,任何一个城市的物质资料的需求都是有限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数量也是一定的,生产的投入也是有限的,例如棉纺织厂,一个不够,就建两个。所有的工厂都是这样决定它们的生产规模和数量的。
衣食住行这四大物质指标,五十年前是多少?现在是多少?发达国家是多少?科学的标准是多少?把这些问题弄清楚是很简单的,完全做到也不会太难。
一个三口之价值需要一套住房,我们每个人酒足饭饱之后不能再吃饭,每日秩序三餐,我们穿衣服是为了取暖,等,物质资料的消费是非常有限的。
常州市通过十几年的建设,还很落后吗?无法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吗?距离发达经济还很远吗?
2 精神资料问题
精神资料的内容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也更加的丰富多彩。以前人们认为精神资料很难界定、很难量化,但事实上精神消费资料不但具有一定的数量,还具有一定的内容。从理论上来讲,精神资料主要是指文化科学知识,具体还应包括:一,教育问题;二,医疗健康保障;三,各种文化艺术娱乐生活的满足。教育要有学校,医院要有设施,文化娱乐要有场所。从现实来看,这三大内容任何一个国家及城市都已具有,都有学校、医院及影视娱乐场所等,其差别就在于具体的数量多少不同。只有发达国家才能做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这就是现实社会。
为什么一些人上不起学、许多人生病却看不起病?是社会没有学校,还是社会没有医院,这些问题不是物质问题,而是精神资料的问题。
精神资料的内容是什么?现代化的消费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一个必须弄清楚的客观现实问题,教育普及应当达到哪个层次?医疗保障应当达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需要明确。根据发达国家目前的状况,教育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普及大学教育;医疗健康的标准就是每一个人及病人都能够得到健康保障;这就是发达经济及城市的标准。
这样,一个城市的现代化与否,就有大学生所占总人口的比例所决定,发达国家是百分之八十左右,我们应当是多少。还有社会医疗问题,如果不能达到百分之百保障人们的健康需要,绝对是不行的。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及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进化的要求,这也是消灭一切不合理现象的根本要点。
建设学校,建多少学校和大学,是根据就学人口的现代化教育需要所决定的,要建几所或几十所大学,哪个城市做不到呢?需要多少年才能做到?做到满足人们的就学需要及精神需要还是遥远的梦想而无法实现吗?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认识和标准,也就不可能实现和完成这个目标。
现实社会及城市,不是需要很多学校及大学,需要很多医院,都有一个限量。我们无法一时完善软件系统,就是硬件也作不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客观事实是:我们作到精神资料的消费需要是不难和不是十分遥远的事情。
3、如何实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我们知道,物质资料是劳动创造的,精神资料也是劳动创造的,所以,物质不会自己变精神,精神也不会自己变物质,其中离不开人类的劳动,这是其一;因为社会经济出现了规模化生产,也就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劳动,社会经济的发生和运动就需要高级管理组织和媒介,这就是城市政府和国家政府,还有货币,货币是社会经济管理的媒介和手段,也是一门特殊的管理科学。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有货币来组织完成,同样,精神资料的生产也有货币来组织完成;不仅如此,我们人类社会经济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而是为了消费而消费,这样,社会管理的内容就有两个,一是社会生产;二是社会消费,如何生产?如何消费?同样不是自己完成的,也是通过货币来完成的。
这就是当前社会离不开货币的现象和原因。最严重的事,我们对货币的认识非常肤浅,这样,也就不会有效的利用货币的科学性,货币不但不能帮助我们极大的发展社会救济,反之成了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国际货币逻辑学原理》主要全面地认识了货币的社会管理的媒介作用和科学性。
《新价值论》主要全面分析和认识了社会经济的各种认识和理论,提出价值的新内容及要素,如何满足劳动就业、如何满足社会就业、如何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
《心灵的革命》主要研究和解决人类及个人的精神革命和解放。因为人类社会不仅有精神资料,还有我们的大脑功能和情感问题,这是社会学不可不解释和研究的问题。
关于《城市经济的规划管理与实施》,简单说就是如何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所有城市经济面临的经济问题。这是实施城市现代化的论证报告和实施方案。
《劳动工资经济学》就是因为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经济观念,我们一直不能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货币与劳动的关系,劳动工资才是现实的科学的货币内涵,从而更实际的认识和解决货币与物质、精神和劳动的关系问题,这同样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未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钱、劳动和社会生产的关系论。
我们不能认识经济,才不能发展经济;不知道现代化发达经济,又如何建设现代化城市?
欢迎质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