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持续的物价上涨似乎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3月份微幅反弹,这使得决策者在放松货币政策以刺激正在放缓的经济继续增长时,拥有的回旋空间进一步缩小。
根据ZF周一公布的数据,3月份基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6%,这主要是受到了食品及能源价格上涨的推动。
该数字虽高于2月份CPI 3.2%的涨幅,但却远低于1月份4.5%的涨幅,也不及今年前三个月3.8%的CPI平均涨幅。2月份的涨幅之所以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今年的农历新年来得格外之早所产生的扭曲效应。分析师表示,通胀依然是官员们担心的问题,他们惟恐过早地放松了政策。
“我们认为,今天公布的CPI数据不大可能促使央行在短期内放松货币政策。”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我们认为其政策前景仍将倾向于谨慎。”
由于通胀担忧挥之不去,加之北京方面决心抑制房价,因此在多数分析师看来,中国央行短期内可能不会降息。不过,宏观经济领域体现出的愈加明显的疲软迹象,将促使央行下调目前处于高位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向银行系统注入更多资金。
中国将于周五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当季GDP料将较上年同期增长约8.4%,增速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