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跨考经验
By SDL (光华人ID:112810as)
终于出录取名单了,等了半个月,现在心里才算安定了。饮水思源,回馈光华人,介绍下自己的一点初试准备经验。
简单介绍下自己的情况
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第二次考。两年考试分数分别为:
11年:数学146,英语65,政治86,专业课101 总分398 排名68(差7分)
12年:数学149,英语61,政治74,专业课97 总分381 排名24
第一年政治考的非常高,也是政治单科第一名,虽然第二年分数一般,但是感觉自己的政治复习方式很正确(可是很费劲),所以在后面会着重说一下政治复习。
为什么考光华?
我本科是调剂专业,自己不喜欢。从高中就想学金融,可是到了大三才真正决定考研转专业。觉得自己是个有梦想的人,不愿意在工科这种环境中随波逐流,碌碌无为。之前考过GRE(1290分),一直也是希望出国,可是准备GRE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本科GPA实在太低(本科均分78分,复试时候老师还说我本科成绩不咋样,当时吓死我了),而且出国读经济简直不可能,所以就决定考完GRE后先不出国,先考研,以后再出国。
我想,所有跨专业的同学们肯定第一个听说的就是光华金融学,它的名号,它的光环确实是其他学校不能相比的,而且它的专业课考题我觉得更适合自己(完全的数理计算和推导)。但是,有一点要说明,不要轻易选择光华,要考虑清楚以下原因:
一、 如果你只知道光华,不知道CCER,汇丰,经院,清华经管,上交高金、安泰等等其他大牛院校,不知道他们的考题风格和复试风格,那么,别说你愿意用2年甚至3年的时间去考光华,因为你根本没有掌握完全信息,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这样无异于给自己刨了个坑,你要知道每年考光华,除了前100人有竞争力,其他的基本都是炮灰;
二、 你觉得你是否能够承受光华的竞争压力?每年考光华1000人左右,录取也就是25人左右,而且专业课题目难度不可掌握(根据我的情况,11年考题很简单,虽然我考的很烂,12年考题却很难,专业课过线不到100人)。你是否适合这样的考试,你是否能够孤独地忍受一年甚至两年的考研生活?一定要想清楚这些问题。
三、 你是否了解光华的研究生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光华金融对于我们相对来说不是个搞科研的地方,如果你是将来想搞研究,我觉得可以考虑CCER。我如果不考研,一定工作了,不会读研,我想尽快的从事工作,将来从商,所以觉得光华更适合自己。
如果大家想考光华,一定要掌握充足的信息,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自己的时间规划,才是做出最佳的“投资”策略。
下面讲讲我的单科复习经验
政治
这是我想重点讲的,毕竟第一年政治86分是光华政治单科第一名。两年我没参加任何辅导班。
先说资料,我第一年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1600题(这个做了一遍选择题,但是跟没做一样,因为题出的太差,根本没有价值,对我的复习没有任何效果),肖秀荣1000题,,买了本大纲解析但是没看,序列三复习的时政,最后冲刺用了20天20题,肖四和任四。由于第一年政治分数很高,所以觉得自己的复习策略应该是正确的,所以二年基本也是一样的策略,但是资料却看了很多,用了大纲解析(12年序列一据说不好,新考试范围都没有包括所以没用),肖1000题,风中劲草知识点(没做配套习题),田维彬的《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冲刺重点热点全析》,序列三时政,肖秀荣时政,20天20题,肖四和任四。
单从自己看书数量和两年的考试分数来说,不是看书越多分数越高,要看自己的复习效果以及考题是否适合自己(今年政治题难,我的大题做的非常不好,虽然背的很好)。
复习政治,先说策略,大题前期不用看,最后20天冲刺的时候再开始背,之前基本都是在准备选择题。政治要想高分,不在于大题,而在于选择题,因为大家的大题分数都差不多(36分左右),不会相差太大,选择则是拉开差距的原因。
我考研复习的时候有一点是把握的很好的,就是不要在意自己做了多少题,而要重点做到自己做过的题是否都搞懂了,能否在考试前再做一遍时达到95%的正确率,能否解释每一个选项正确错误的原因。我重点做的是肖1000题,由于我做的很详细,也耗费了我很大的精力,我两年都是从十一才开始复习政治的。
肯定有人问,我做肖1000有多详细?开始复习政治,我都是先快速的把政治书(序列一或者大纲解析都行)阅读一遍,不做题,也不追究自己是否理解,2周左右时间阅读完一遍后开始认真复习,我是一章一章做的肖1000,做题前仍然要把你要做的章节的课本内容通读,然后做相应章节的题目,自己不看书做完一遍,对下答案(大家不要在乎自己的对错,因为根本不重要),然后一道题一道题的在书上找相应的内容,把相应内容抄写在肖1000题目旁边(只要你觉得有关,都可以写上去),如果地方不够,就自己贴纸条,贴在肖1000上,把自己认为与题目内容有关的内容全都抄下来。但是这样的方式却很耗费时间,我基本每天用3个小时复习政治,1个月时间完成肖1000的所有选择题题目,由于这样的复习相当于抄写课本,其实一遍下来自己对于课本已经记住了许多,有的可能记不太清楚,但当你开始背的时候,你会发现非常容易记忆。做完一遍肖1000后,可以暂且放下政治书,而以肖1000为主。把肖1000题的每一道题重新做,做一道题,分析一下为什么,分析每个选择为什么对错,并背你抄写在题目旁的笔记,如果再有什么不理解的,可以继续翻课本,看看自己有什么遗漏的没有抄写的,每天只需要1个半小时就能进展很快。到12月初的时候,肖1000基本可以复习四遍到五遍。对于课本的背诵这样被按题目知识点分开,背诵非常容易,而且背诵效率相当高。到考试前20天,起航的20天20题也就出来了,这时在开始搞大题,不用理解为什么这样写答案,直接背大题,背各种猜题,虽然这几天会非常苦,但是基本能保证大题在36-40分。最后猜题以肖四为主,两年经验觉得肖秀荣的猜题是最棒的,我考前上了下田维彬的微博,看了看他的押题(最后5天每天一道),最后倒是压中了一些,大家可以看看。
数学
数三的难度其实一般,跟数一比起来还是很简单的,只要下功夫做题,很容易得高分。我第一年每天复习数学基本用了5个小时,把市面上所有的李永乐出的书做了两遍以上,模拟了23套题,觉得自己的数学复习的非常棒,以至于第二年复习数学每天只用3小时,没有耗费太大精力。
第一年开始复习时先看了本科的课本,做了做课本课后题,记一下基本的定义,然后开始做其他习题。做完第一遍复习全书后,我弄了个错题本,每个习题书做第二遍时,把自己遇到的难题,错题,巧妙解法的题都写在这个本子上,到最后总结了有200题,最后一个月每天做一些这个错题本,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弱点,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实力。
英语
两年都只做了做真题阅读,做了个张锦心的新题型,由于自己考过GRE,所以没给英语太多时间,最后时间背一背作文模板,英语成绩不高,自己也没觉得英语能有多大提高,所以没什么经验可谈。
专业课
微观:
11年自己每天差不多4个小时专业课,第一年微观题目很简答, 以为自己复习的很好,可是考试时候觉得题写一般,出来分只有101分,最后也是败在专业课上。第二年开始复习时专业课用了很大功夫,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才算是真正有复习心得。
第一年复习时4-6月份看了现代观点。大二时候看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其他的微观内容基本没看过,所以看现代观点的时候觉得能接受,同时不涉及数理内容,所以觉得很简单。7月正式开始复习,就做18讲和尼克尔森,觉得其他的书没什么用,所以就重点看这两本书,高微买了没看,第一年把18讲做了7遍,觉得18讲写的真好,清晰易懂,但觉得尼克尔森不好,废话多。第一年大概专业课就是这样看的,觉得自己能考120+,但是出来的分数和自己预估的差了20分。第二年复习时,先是把18讲和尼克尔森看了2遍,做了金圣才的配套习题,这次我是自己一道题一道题的做在本子上的,写过程,然后对答案,这样两遍以后才觉得自己第一年复习的确实蛮烂的,又觉得尼克尔森这本书写的真好,比18讲高了一个档次。18讲和尼克尔森做了两遍后觉得自己遇到个瓶颈,总感觉自己没有一个系统性,于是重新回归到现代观点,同时配套做了上交的那个中级微观的配套习题《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认认真真看现代观点,认认真真做题,才发现原来现代观点真是博大精深,写的非常深,非常好,同时做的那套习题对于自己的理解更是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强烈推荐),这样进行完后感觉自己像是提升了个等级,非常开心。现代观点看了一遍,开始看蒋殿春的高微,看了3遍,也是认认真真的,但是没有看公共品,外部性这些的内容,因为觉得考得可能性太小。蒋殿春的高微写的也是非常棒,对于自己的微观逻辑理解又是一种提升,当然,课后题也是一道一道的认真做了做。之后买了本瓦里安高微的金圣才习题,觉得这本题大都是高微内容,价值不大,所以如果你时间不多,可以放弃这本习题。因为光华微观是非常重视博弈论的,每年都会有一道博弈论习题,所以开始专项的加强博弈论。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这本书非常棒(我看了3遍),看了前3章(光华只考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觉得意犹未尽,感觉博弈论很有意思,于是又把吉本斯的《博弈论基础》看了两遍,并把里面的一些内容和张维迎的做对比,加深理解,最后做了吉本斯的课后题。自己买了本吴汉红的《高级微观习题集》,但是没做,仅是翻了翻,因为觉得时间不太多。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又做了遍18讲的课后题,然后把96年-11年的考试题做了做,又做了CCER的历年考试题。
第二年复习觉得现代观点这本书真是太棒了,写的非常好,光华的考试范围绝对不会超出这本书。11年第一道题就是关于奢侈品,吉芬品等等这些基本概念的题,但是当时没有看,后来发现全在现代观点这本书了,而且讲得很棒,复试的时候老师也竟然问了我关于奢侈品,正常品,吉芬品等的定义,感觉现代观点帮了自己很大的忙。如果你觉得你在微观方面出现了瓶颈,可以重新回归现代观点,也许你会发现又一个春天。
[]统计:
两年考试统计都是最后一道题不会做。第一年只看了茆诗松的书,考试时出了个广义最小二乘,没见过,第二年复习时候把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基础》上册看了遍,然后又看几遍何晓群的《应用回归分析》,做了金圣才的计量经济学的习题,觉得这次应该全都会了,但是发现最后一道题仍然没见过!!!真是伤心死了,感觉自己看的计量方面的书都没什么用,所以也不知道该让大家看什么书。
总结
我觉得考研想考高分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要把题做精,不在乎做多少题而是要把每道题做精,做会,做懂。如果考试前保证把做过的题再做一遍,自己能达到95%的正确率,而且能说出为什么,我觉得考高分绝对没问题。
两年的考研自己感觉长大了许多,明白了许多问题,有很深的理解,但是却无法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那天和南开的朋友(他今年也考上了光华,而且是应届)聊QQ,大家都觉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哈哈!
虽然今年被录取了,但是觉得运气成分占了很大,真正觉得什么叫做实力运气缺一不可。
如果决定考光华,那么请坚持你的决定!这是一段人生旅程,无关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