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
我看的顺序是朱善利,范里安,十八讲,尼克尔森。除了朱善利,另外三本都看了四五遍吧。然后比较注意总结。题目做了ccer20次作业,ccer期中期末题,光华、ccer历年真题。还用过一本《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上交版,钟根元写的。很不错。题目基本都是根据微观难点出的。
今年微观比较难,考场上我第一题就卡了,题意不明确啊,稍微纠结了下就改成应缴税款做了。第二题最后一问、第三题、第四题一开始都没做出来,跳过去直接做第五题。第五题计算量比较大,做的还算比较顺的。然后又把统计做了。统计前两题是老题,基本没有动脑子,很快结束。统计最后一题一看我就蒙了,直接放弃,去看第二题最后一问,试了试硬算,发现计算量太大,放弃。做第三题,发现第三题第三问太变态了。放弃,做第四题,想了会,这题思路还是比较明确的,做出来了。回过头去做第二题,突然想到两种情况里面出售的商品数目是一样的,不搞歧视可以保证每个商品都由对它评价最高的人得到,肯定是福利最高的,于是就写上了。心里有点小得意啊,觉得自己经济学的sense还是不错的。然后是第三题,这题真心繁。做了半天终于把第三问不对称均衡搞出来了。看看表,还有20分钟结束。又纠结下统计最后一题,没法下笔,还是放弃了。然后检查,发现自己第三题第二问错了,和第三问答案对不上。那时候心里已经非常紧张了,实在找不到错在哪。就放那儿了。出来后心情非常不好,回到住的地方,突然想到第二问的分段条件应该是利润大于零,我搞错了,一阵抑郁加后悔。
评价下今年的题目,其实单看都不算太难,但是计算量太大,加上考场那种环境下,想考好真不容易。统计最后一题神一样的题目,不过今年貌似没几个人做出来,也就无所谓了。来年的xdjm做的一定要注意先易后难,第一遍不要在一题上纠结超过十分钟。先易后难,一个是容易出状态,另一个是容易的做了,再去搞难得的时候心里也会比较有底,毕竟容易的题目的分已经拿下了。
推荐书目:朱善利的微观:貌似没几个人推荐,我很早的时候看过一遍,了解了一些微观的基本概念,再去看范里安的时候就比较能抓住重点了。准备比较早的同学还是建议看一遍。
范里安的现代观点:没得说,看第二遍的时候开始有种字字珠玑的感觉,很多废话其实都是有经济学背景的。建议前期大家好好看看。我看了四五遍。
十八讲:比较适合中国人看的一本书,范里安一遍后开始看的它。也看了有三遍,题目做了两遍。第十八讲不用看。第十七讲我觉得只要看到拉姆塞定价就可以了。
尼克尔森:好书。题目风格和十八讲很像。看了差不多4遍。后期就一直在看它。
蒋殿春&范里安的高微:只看过蒋殿春的前七章。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想继续看,发现数学推导太多,太繁,放弃了。实际证明确实没必要看。不过我觉得光华微观难度加大可能是趋势,建议大家把高微能做的题目做做。看书没必要。
张维迎的博弈论:看了两三遍。我看到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没必要。看到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就可以了。知识点来龙去脉搞清楚,案例太繁的直接无视。
Ccer二十次作业:没传说中那么神,不过微观题目不多,也做了两遍。
Ccer双学位期中期末题:比20次作业好的多,值得好好做做。
Ccer真题:一天一套,做了两遍,蛮不错的。
光华真题:虽然光华今年风格变化这么大,还是值得做两三遍的吧。
钟根元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上交版:很不错的一套题,和现代观点是配套的,题目有难度,出题点基本都是微观理解难点,五星推荐。
吴汉洪的高微习题:我做了几道,觉得数理性太强放弃了。来年建议大家还是要挑着做点吧。
统计:
我九月开始看。先是茆诗松的,然后想看商务统计8-15章。发现看不下去,好多知识和茆诗松重复,放弃了。看计量, 了解了几个概念。觉得里面能考的内容实在太少,就看的很随意。从结果看,永远不要低估出题老师的想象力,计量还是得看个底朝天的。不知道今年有没有谁把最后一题写出来了,如果有,建议大家多参考参考他的意见。
推荐书目: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我只看了后四章。前四章是概率,这部分我只是把那几个分布好好看了看。
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习题答案:很不错的书。除了习题解答外还补充了一些题,好好做做。
计量我就不知道看什么好了,建议大家看看其他人的经验吧。
我觉得从今年的情况看,微观往博弈论方向倾斜,计算量加大,思维难度加大,统计往计量方向倾斜。所以建议大家除了按往年的方法准备外,还应该在这几个方向加强。
考研期间自我调节也很重要。我看过《雍正王朝》《康熙王朝》《rocky》(1-6),书看过高阳的《胡雪岩传》。一并推荐给大家。调节的时候也该看点能给人积极力量的东西。
复试
成绩出来之前看了罗斯《公司理财精要》,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成绩出来后,把《公司理财精要》又看了两遍,然后看了一本博迪的《金融学》,时事实在来不及准备了,于是用尼克尔森把微观复习了两遍就去面试了。
面试我是第三组第二个,刘玉珍老师那组。进去自我介绍很短,一个是我的背景,然后是我为什么选光华,刘老师好像有点惊讶这么短。刘老师坐中间,继续问我为什么考光华,我说了下自己的情况。然后左边第一个老师发问,他可能以为化学专业概率论学的是数一,就问我概率论里有哪几种收敛,我很不好意思的告诉他我学的数三,老师无语。我在个人陈述里说我自己看过博迪的金融学,左边第二个老师就问我什么叫capm模型,我讲了一遍。貌似还满意。然后他看我专业课考的比较高,就问了一个时事问题,2月份中国出现贸易逆差,他问我贸易逆差对通货膨胀有什么影响。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老师很nice,他和刘玉珍老师一起说这个问题不会没关系,主要是看我经济学分数比较高,所以问问我。这个我之前在宏观里看过,想了一下反应了出来,解释了一下,说应该能降低通胀。老师比较满意。然后是右边第二个老师发问,先问我知不知道什么是微分商品,我无语,老实告诉老师我只听过组合商品,老师无语,又问需求曲线有没有可能向上倾斜,我说有,吉芬品,然后就问了我一个老问题,为什么股市有追涨现象,股票是不是吉芬品。我说第一,股票属于投资,和消费品不太一样,不过这个没解释好,因为我自己也没太想明白,囧。第二,有追涨现象应该是由于需求曲线的移动造成的。老师没什么表情。然后是右一老师问了一个我不太明白的问题,让我设计一个模型预测股价变化(貌似是这么表述的),我问老师是不是问股价如何定价,老师说不是,是计量里面的内容,还要用到时间序列。我直接无语,先告诉老师我计量学的很烂,最后一题没做出来。然后又装模作样的在那想老师的问题。这时候刘玉珍老师告诉我时间到了。我站起来,谢谢老师,出去了。
我觉得老师还是很nice的。整个面试刘玉珍老师一直在微笑,我觉得很温暖,左二老师一开始黑着脸,其实很nice,问我问题的时候还把眼镜推到额上去,很搞笑。其他老师也很好,基本没有为难我。
考光华就像Tow说的“来者如临高山,往者如观逝水”,考研那段时间常常觉得考上是件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还是一直在坚持,很庆幸自己成了最后的那个lucky dog,祝福后来者也能圆梦光华。
补充:
以下是我考研期间的一些感悟,希望对后来者有用
1.所谓考研.我觉得要点两个.学习上,重复加总结.每本书都得看好几遍 ,反复体会,错题也得反复演练;心理上.坚持,考研时间那么长,压力那么大,肯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不管怎么样都应该坚持下去.
2.我觉得考研是一个机会 .天上掉馅饼不是机会,因为那不需要努力,所谓机会,就是让你经过 艰苦的努力,有可能达到你想做的目标.如果没有考研,恐怕你我怎样都不可能进入光华.同样,虽然光华不代表一定进投行,但他至少给了我们这种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光华也是一个机会,一个经过艰苦奋斗之后进入投行的可能性.仅此而已
3.懒惰的时候我常对自己说,这些书都是你必须得看的,现在多看半小时,将来就可以少看半小时,或者现在多看半小时,将来考上的机率就能增加百分之零点一.所以考研期间我看书的欲望一直很强,娱乐最长一般不超过半天.当然也不要过度榨取自己,我一般每天看书8-10小时不定,回去会看会电视.效率和时间要权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