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已经突破40万亿元。另据权威人士透露,包括央行资产在内的我国金融资产总量已接近6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据透露,我国的金融资产总量已从10年前的占世界金融资产总量份额的1%,上升至4%至5%。”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0/5396671.html
为了考察楼主各个变量的经济意义,我用google搜出来如上网页。基于上述统计描述,一个推断是,央行的资产是金融资产总量的一个部分,小于全国金融总资产是正常的。那么你列出来的数据,仅从你帖子里的信息来看,逻辑上不该有任何问题。
接下来的另一个问题,货币的供给以及与金融资产的关系。楼上有人提到过,Cash本身对于央行来说是负债。接下来的,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货币乘数故事。基础货币进入市场,商业银行会把它拿来借出去,构成自己的Asset部分。借给private sector,不管是企业投资(狭义的)还是个人消费,都会变为个人的财富形式,并存入银行变成Deposit,这部分是private的资产,却是商业银行的负债。再反复上述借出-存入过程,最后构成了出现了M2>>M0的结果。
楼主把货币供给与金融资产联系起来,我做如下推测,不知正确与否。那就是,假设所有的金融行为都是以Cash形式来进行。那么资产与负债抵消之后,净资产必须与货币供应量相对应,才合理。可是,金融总资产的会计核算是把存款和借贷都算作金融资产。所以只要有更多的借贷行为,总资产就可以持续地增加。因此,这里面并不存在悖论。
如果楼主觉得其它逻辑上不合理,不妨指出来,没有必要摆出这种姿态,这不是讨论问题,做研究的态度。望楼主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