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2-4-14 08:23:29
有意思的综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8:33:52
lugu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8:38:23
支持,学术纯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8:50:27
很受启发,鼓励质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01:29
哈哈,楼主把学术综述都用上了,很用心,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02:2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11:29
写的很好,很客观,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19:32
中国的很多论文是包装出来的,剥去外衣,就很丑陋了。

我看大家就不要再脱衣服了,给中国论文留下一些颜面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20:13
发啥文章,现在都发布前,核算成本不合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20:49
发啥文章,现在都发不起,成本太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23:43
搞学术研究就该追根问底,别遮遮掩掩,你看看人家邹恒甫先生是怎么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26:39
至少弄明白事情是怎么回事。
之所以大家都这么纠结想知道真相,是因为国内环境确实有点不尽如人意。
另外,也希望这件事能给一些专搞关系搞的作者和期刊们当头棒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26:55
godmom 发表于 2012-4-13 21:00
怎么愈演愈烈了,有必要吗
有必要!不辨不明,指出文章的问题也可以使作者完善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29:20
aibieli731001 发表于 2012-4-13 21:03
有意思吗?掐来掐去的,有这功夫不如多看看书多思考问题了。
对一篇文章好好研究也是学习的过程!不是针对作者的人身攻击即可,学术探讨只有集思广益才能逐步完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35:29
sdyhfao 发表于 2012-4-13 21:01
估计编辑部很为难。
即使该篇文章确实经过了匿名评审且最终决定修改发表,编辑部也不会轻易公布意见的,因 ...
这个建议很好,能够真正促进把问题弄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37: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41:16
《经济研究》编辑部需要做的事情:
1.必须学习《经济学(季刊)》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审稿制度;
2.废除理事单位制度,严控内部工作人员到各高校去做“讲座”。
事件的根本解决在于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审稿制度,只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关系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43:21
掩饰是没有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44:25
夸克之一 发表于 2012-4-13 22:00
我可以追加一个质疑么?

作者曾经说过,不需要用企业数据,行业或者地区数据也能得出结论。我的看法,既 ...
而且,工业库的数据中有“新产品产值”这一项的,这个应该也可以作为企业创新信息的prox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09:51:29

看看不说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davil2000 发表于 2012-4-14 09:41
《经济研究》编辑部需要做的事情:
1.必须学习《经济学(季刊)》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审稿制度;
2.废除 ...
他们所长都全国各地高校去走穴
怎么可能废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0:09:31
LZ说的有理,大家理性对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0:10:05
看上去好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0:10:40
啊 事件这么严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0:12:08
论坛里面真是藏龙卧虎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0:15:27
最好的方法,文责自负,谁不服,写成文章,读者质疑,吴老师答疑,经济研究上专栏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也来说说吴延兵老师的一篇论文。因最近做创新方面的论文,正好查阅到吴延兵老师在2008年第8期《经济研究》上发表的论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仔细阅读后发现该文与Hu、Jefferson等人2005年在《Review of Economic and Statistics》上发表的论文《R&D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在选题及模型方面几乎完全一致(当然,吴在文中提到了“与本文最为接近的研究成果为Hu 等( 2005) 所进行的研究”)。
吴文与Hu文的区别有四:1、数据样本(Hu文是“中国1995-1999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企业面板数据”;吴文是“中国1996-2003 年29 个省市区的省级工业面板数据”);2、吴文“注意到了R&D 与生产率关系估计中R&D 的重复计算问题”; 3、吴文“考虑了自主研发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的不同折旧率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4、吴文“在估计方法上对地区面板数据分别使用了固定效应法和一阶差分法”。吴文还特别指出“本文对R&D 重复计算问题的校正、不同折旧率的设定以及多种估计方法的运用, 是已有研究中国R&D、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关系的文献中所忽略的方面。对这些问题的考虑便于多角度验证估计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而本文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了一定拓展”。
本人看法:上述四个区别中除2在理论上能增强结果的准确性之外,其余三点都有点扯。但是在形式上,吴文写的四平八稳,文笔流畅,这样的文章发个稍次点的期刊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能发在《经济研究》上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0:18:48
高手在论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0:20:31
经济研究上的文章有的确实不怎么样。
国内学者水平有限,大家也不要太苛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0:26:26
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