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764 1
2025-02-22
以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为骨架,通过一些列的概念的构建,最终解释了价格机制是如何协调生产者群体进行分工合作,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
生产者行为包括生产者的目标函数和约束:自变量,产量决策;因变量,利润;约束条件,生产函数。

消费者行为包括消费者的目标函数和约束:自变量,购买组合;因变量,效用;约束条件,收入既定下的商品组合空间。

从系统的角度看,整个系统在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达到均衡状态。

实际上,整个系统内部有三个内生变量,即价格、需求组合、产量。
外生变量则为生产端的生产函数(技术),和要素价格;需求端的产品偏好,收入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命题):
1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为,需求等于供给,此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2价格机制作为一个信号,有效的协调了不同主体的决策和行动,使个体利用最少的信息作出了最优决策,类似于一只无形的手。
3价格机制作为协调工具需要一系列的条件:a买卖双方是自由的,具有自主权,产权是明晰的,并且是理性的;b交易的对象是具有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5-2-22 23:23:31
4构建了外生因素为自变量、各产业均衡产量为因变量的一般均衡系统。帮助我们分析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均衡结构的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