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届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暨研讨班简章
举办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
为推动中国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的教学、加快培养应用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才,促进教学和研究资源的地区均衡分布,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自2012年开始,在上海(夏季)、广州(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冬季)或香港(不定期)联合举办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暨研讨班系列。培训班将基础课程与前沿方法相结合,方法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邀请海内外研究卓有成就的学者,主要以中文讲授。
培训班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1)基础课程:主要由《应用回归分析》与《类别数据分析》两门课程组成,以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为主,兼顾青年教师;在未来的3-5年内,每年的夏季培训班都包含这2门基础课程。
(2)中级专题课程:每年讲授2门国际前沿的定量研究方法,每年讲授的具体方法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3)高级研讨班:主要着眼于“定量学术文章写作”的高级培训班,以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为主。
欢迎华东、华南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高校、研究单位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申请。
一、2012年的具体课程安排和任课教师介绍
1.《因果分析高级讲座:倾向值分析及相关模型》[专题课程]
时间:2012年5月30号-6月8号
地点: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区)
课时:33学时 (11次讲座),中文/英文授课。
招生人数: 24人
课程学费: 课程免费;学员旅费和食宿费自理。
主讲教师:郭申阳教授 (Prof. Guo Shenyang)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美国因果分析的四种前沿统计方法:(1)由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杰姆斯.海科曼(James Heckman)创立的 “样本选择模型”, (2) 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著名统计学教授保罗.罗森堡(Paul Rosenbaum)及哈佛大学著名统计学教授当那德.如苯(Donald Rubin)创立的 “倾向值匹配方法”, (3) 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ZF学院教授埃尔波特.阿贝蒂(Alberto Abadie)及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圭多.因本斯(Guido Imbens)创立的 “匹配估算法”, (4) 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杰姆斯.海科曼(James Heckman)、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市村英彦(Hidehiko Ichimura)、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派彻.托德(Petra Todd) 创立的 “核心值匹配法”。为应对隐性筛选误差,本课程还将介绍Rosenbaum的“敏感度分析”方法。本课程将用社会行为科学的研究实例示范这些方法的应用和操作,所有应用实例将展示如何用Stata 和R软件操作。所有应用实例的资料和程序可通过下列网页下载http://ssw.unc.edu/psa/。
教师简介
郭申阳,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南开大学第一期社会学专业班毕业,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美国北卡洛莱那大学教会山分校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北卡大学奥顿研究所应用统计工作组主席.教授硕博士生统计和定量研究方法课程,在动态研究、多层次研究、结构方程模型、事件史研究、倾向值匹配、内核匹配、项目评估等方法及其运用等领域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或合著《倾向值分析》,《生存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他在社会工作中的研究课题包括儿童福利,贫困人群,福利政策及改革,老年人群抚养等.担任《社会工作研究》,《社会服务纵览》,《儿童及青少年服务纵览》,《社区服务杂志》,《健康与社会行为杂志》,《家庭关系》,《婚姻与家庭杂志》,《家庭问题杂志》,《人口学》等杂志及牛津大学出版社特约评审员。
2. 《应用回归分析与STATA操作》[基础课程]
时间:2012年6月18号-6月24号
地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
课时:42学时,上午3小时课程,下午3小时上机,共7天。中文授课。
招生人数:
60人,修过相关统计课程及STATA操作者优先。
课程学费:
(1)上海大学师生免费;
(2)外校师生收取500元押金;修完课程并及格者,返还押金。
食宿:
(1)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提供学生宿舍,外地师生可以申请免费住宿;
(2)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统一办理饭卡,学员自己充值。
课程奖励:
课程最优秀的3-5名学员,获得进入“高级研讨班”的资格。
主讲教师:汪洪波博士
课程介绍:
本课程侧重于从应用与操作的角度介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内容涵盖函数与变量形式、统计检验与回归诊断等。课程首先将介绍简单线形回归的主要假设、估计方法与特性,进而推及多元回归模型并解释后者的优势与必要性。本课程只考虑因变量为连续或两分变量的情形。课程将重点讨论各种形式的自变量,如虚拟变量、连续变量的对数形式、二次项以及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阐述如何解释相关的回归系数。接下来,课程将介绍系数与系数线形组合的显著性检验以及对模型拟合优度的测量。课程的最后将介绍针对奇异值、多重共线性与异方差性等问题的回归诊断技术。在对以上所有主题的讨论中,本课程将着重于其在实际分析中的意义及如何运用统计软件加以实现,仅在必要时给予数学证明或统计理论上的解释。
课程的初期将介绍STATA数据处理的基本技巧以及图表等描述性分析手段,以便学员在随后的学习中能够集中关注更为重要的分析技术。此外,本课程还将介绍如何输出STATA结果等相关技巧。
本课程适合具备基础统计知识与有限统计分析技巧的初学者。一定的微积分知识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多元回归方法。本课程将使用STATA作为主要统计分析工具。课堂范例将主要基于香港普查数据,但学员无需任何关于香港的背景知识,也不影响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教师介绍:
汪洪波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与经济学双学士及人口经济学硕士学位,随后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并于200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2007底至2009年于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学院与经济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2009年至2011年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从事研究工作,2011年9月起受聘为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研究)。
汪洪波博士的主要研究兴趣为教育不平等,劳动力参与,家庭与婚姻以及青少年发展。其方法兴趣主要包括生存分析,多水平分析,结构方程/潜在变量模型以及数理人口学。
3.《类别数据分析》[基础课程]
时间:2012年6月25号-7月1号
地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
课时:42学时,上午3小时课程,下午3小时作业辅导,共7天。中文授课。
招生人数: 60人,修过相关统计课程及STATA操作者优先。
课程学费:
(1)本校师生免费;
(2)外校师生收取500元押金;修完课程并及格者,返还押金。
食宿:
(1)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提供学生宿舍,外地师生可以申请免费住宿;
(2)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统一办理饭卡,学员自己充值。
课程奖励:
课程最优秀的3-5名学员,获得进入“高级研讨班”的资格。
主讲教师:吴晓刚教授
课程介绍:
定类数据分析中的binary logit,multinomial logit,ordinal logit 模型,普哇松回归模型,对数线性模型,事件史模型。最后一讲主要讲研究实例,或自己在进行中的研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实际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
教师介绍:
吴晓刚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1年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他的研究范畴包括:社会不平等、分层与流动、教育、劳动力市场、经济社会学、社会人口学,以及统计与定量方法。吴教授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最著名的社会学专业杂志如《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刊》、《社会力》和《人口学》。2006年获得美国国家教育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基金,並以发表于《社会力》的研究论文《共产党干部与市场机会》获美国社会学会亚洲/亚裔美国人研究最佳论文奖。2007 年以“精辟数据研究中国社会”获美国社会学亚洲人/亚裔美国人“青年学人”奖。2009年他创办了香港科技大学应用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主持香港特区ZF研究资助局公共政策战略研究计划“香港社会动态追踪调查”(2009-2014)项目。他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自2009年以来发起了“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吴教授是多家学术期刊的不定期审稿人,并担任国际著名英文社会学杂志Social Forces、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期刊的编委,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主编。
4.“社会科学定量研究论文写作”工作坊[高级研讨班]
时间:2012年7月2号-7月6号
主持人:吴晓刚教授
地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暂定]
课时:15学时 中文
课程学费: 免费
食宿:
(1)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提供学生宿舍,外地师生可以申请免费住宿;
(2)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统一办理饭卡,学员自己充值。
课程奖励: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报销来往火车的路费。
招生:
(1)10人以内;
(2)学员由两门基础课程中的优秀学员产生;
(3)同时欢迎各高校、科研单位的青年教师参加,但需要提供比较成型的文章或者草稿。
课程介绍:
专题讲座与学生深入讨论相结合,改进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包括如何选题、如何操作化自己的假设、如何进行模型操作,如何写作等等各个方面)。要求每人提交自己的论文写作草稿,并对同组其他同学的文章进行有建设性的讨论。
教师介绍:
吴晓刚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1年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获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不平等、分层与流动、教育、劳动力市场、经济社会学、社会人口学,以及统计与定量方法。吴教授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最著名的社会学专业杂志如《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刊》、《社会力》和《人口学》。2006年获得美国国家教育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基金,並以发表于《社会力》的研究论文《共产党干部与市场机会》获美国社会学会亚洲/亚裔美国人研究最佳论文奖。2007 年以“精辟数据研究中国社会”获美国社会学亚洲人/亚裔美国人“青年学人”奖。2009年他创办了香港科技大学应用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主持香港特区ZF研究资助局公共政策战略研究计划“香港社会动态追踪调查”(2009-2014)项目,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自2009年以来发起了“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吴教授是多家学术期刊的不定期审稿人,并担任国际著名英文社会学杂志Social Forces、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期刊的编委,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主编。
二、申请程序:
1.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日-2012年5月11日。
2. 申请方式:提交带有本人照片的电子版申请表(请登陆网站查询和下载http://www.sei.shu.edu.cn “文件资料”栏目)。
3. 2012年5月15日审核报名材料,并尽快通知录取结果。
4.收到录取通知(电子邮件)后,于课程前一天到达(香港科技大学或者上海大学)报到,缴纳保证金,办理宿舍入住,领取饭卡、相关材料等。
5. 咨询电话:021-66136186(上海大学 孙秀林老师); 020-34685621(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佘少屏老师)
三、课程考核
(1)凡参加暑期课程的学员,完成必须的作业;
(2)每门课程提交1篇论文,作为课程的最终考核;
(3)完成课程培训,颁发《结业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