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普通百姓知道聚丙烯,可它却是无处不在,餐盘、汗衫、杯子、汽车的许多部件(如保险杠等)、洗衣机部件(如内桶等)、电视机部件、洗脚盆可能都是用聚丙烯材料做的。
聚丙烯之所以受到广泛使用,和其优良的性能是分不开的。它比水轻,弯曲模量和熔点都比较高,加工性能良好,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制造聚丙烯所需的丙烯原料便宜易得。这些性能特点使聚丙烯材料的应用得到快速增长。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天生而来的,那是源自于聚丙烯催化剂技术发展的强劲推动下逐渐形成的。
催化剂技术发展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1953年Ziegler成功合成线性聚乙烯,1954年Natta制备出了聚丙烯。他们也因此共同摘得196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然而他们只是创造了一个开端,在他们之后,催化剂技术又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倍受关注的台湾塑化剂事件使人们认识邻苯二甲酸酯这一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主要会危害人类的生殖健康。由于催化剂采用该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所以聚丙烯树脂中也会有极少量残留。虽然来自催化剂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在树脂中的浓度只会达到2~5ppm,在一般应用上是符合安全标准的。但是在一些特殊领域其应用可能还会受到限制。
(相关资料:华经纵横-橡胶塑料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