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市场学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礼堂举办《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报告》发布会暨重点行业品牌管理论坛。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远、原中国贸促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俞晓松、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建设所所长任兴洲、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培、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副司长梁彦、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辛仁周、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李朝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常务副局长李亚莉、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姚有志、世界中华品牌研究会会长王维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林旗、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中华商标协会会长李建中、安徽省市场营销协会会长曹阳、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张世贤、经济管理出版社总编辑沈志渔、中国市场学会副秘书长、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宏大、中国能源报业集团副总裁谢树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高闯、南京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赵顺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王永贵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另外,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上还包括上海市、辽宁省、浙江省、天津市、安徽省等多个地方营销协会会长、秘书长、行业协会代表、地方社科院专家、品牌机构及高校品牌专家等。
企业代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保、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天津银行、北京农商行等金融企业,五粮液集团、古井贡集团、金源酒业等酒类企业以及上海医药、复兴集团、三普药业等。
今天出席这个会议的新闻单位有:
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新浪网、腾讯网等30多家媒体。
一、中国自主品牌的危机
大会主持人:中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快速的发展之后,在 2010 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成为制造大国的同时,却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品牌弱国,在围绕品牌展开的竞逐中,中国不仅落后于美欧老牌发达国家,甚至也落后于一些亚洲近邻和新兴国家。国际产业分工的“微笑曲线”成了我们的“苦笑曲线”。
在茶饮料行业,7 万家中国茶厂加在一起难敌一家英国立顿;在服装、鞋帽、电子产品等行业,出口价格常常被我们自己血拼到成本的边缘。尽管如此,我们的产品到了国际市场依然遭遇一轮又一轮反倾销。中国经济以世界惊羡的速度一路前行,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也日益行进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可承受边缘,中国2010年度GDP占全球GDP的9.5%,而消耗全球主要资源和能源的20~40%,中国的土地、环境、资源、能源、劳动力都已经到了无法承受低层次制造的时候,自主创新、增加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已迫在眉睫。
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
政府对品牌建设的十分重视。在十七大的报告中,胡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的知名品牌。
“十二五”规划的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塑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分享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成果,成为我国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必要条件。
本次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报告》的适时发布,对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现状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为政府、企业、消费者、研究人员提供了品牌建设和品牌策略的一个客观的、系统的、科学的参考。与会领导表示,希望社科院的同志能够持续不断地将《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报告》进行深化研究,力争将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这项事业做的更好,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开创中国品牌发展新局面、促进中国自主品牌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CBI指数报告的推出恰逢其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发表讲话: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GDP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中国的企业逐步重视品牌的建设,部分企业还踏上了品牌国际化的征程。但纵观整个发展全局,中国品牌发展并不成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仍然扮演着“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可以说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却绝不是一个品牌强国。
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于品牌建设日益高涨的需求,客观反映各行业企业在品牌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揭示企业品牌成长的规律,引导企业有效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对品牌资产的培育和利用,增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根据国务院(2008)《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精神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研究》课题组、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品牌与营销专业委员会、中国市场学会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
www.chinanb.org.cn)的有关专家,在建立一整套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系统的基础上,经过全面的调研数据收集以及对调研数据细致的处理和缜密的分析,编撰了《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报告(2011~2012)》, 希望课题组今后将对《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报告》进行进一步深化研究,同时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企业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服务性研究工作,力求把这项事业做的更好,为我国的自主企业品牌发展壮大贡献微薄之力!
四、CBI指数报告内容介绍
会议期间课题负责人张世贤研究员对报告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说明,具体内容包括:
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报告包括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汽车行业,IT行业等十六个有代表性的行业品牌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
在各行业品牌竞争力指数总报告中,分别对各行业的企业间总体竞争态势、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排名、品牌竞争力指数评级以及品牌价值排名等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在各行业品牌竞争力区域报告中,对各行业的企业分别按照区域和省份经济分区进行分析。在各行业品牌竞争力指数分项报告中,对各个行业从品牌财务表现、市场竞争表现、品牌发展潜力和消费者支持力四个二级指标进行分析。
在各行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专题研究中,报告对各行业的宏观经济与政策作出分析,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各行业的企业品牌竞争力进行总体述评,进而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提供策略建议。
五、CBI指数报告发布的重大意义
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纷纷发表看法和意见,大家一直认为本次CBI指数报告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
(一)客观反映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水平。
在中国品牌竞争力指数系统(CBI)理论指导下,《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品牌的内涵,按照科学的评价标准,在翔实的数据采集基础上撰写完成的,能够客观地、真实地、权威地的反映我国企业品牌、行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的现状。
(二)为社会各界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资源
中国品牌竞争力指数报告为政府、企业及其他各界提供最真实、最准确、最科学、最深入的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状况分析。力求能够使中国的企业在自身的品牌建设方面获得具体的诊断测评方法和品牌表现形态的实践测量,并为企业的品牌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鉴。
(三)为众多行业企业提供详细的品牌竞争力提升建议
本报告在对中国各行业自主品牌企业大量数据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推出了房地产、金融、汽车、服装、医药、家电、酒等十六个行业的报告。分行业报告不是数据的简单罗列,也不仅是对各行业初浅的分析,而是对各个行业企业品牌数据详细的统计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宏观环境和国家的政策,结合品牌发展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报告,以求对行业企业提供高效、有针对性的建议。
《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报告》的推出,填补了我国行业品牌竞争力研究的空白。是适应中国自主品牌客观发展需求,提升中国自主品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培育中国企业品牌资产,增强自主品牌竞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