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资本,败也资本;成也温州,败也温州。民间资本最集中的温州,也是借贷危机最集中爆发的温州。火烧眉毛了,没办法,危机促动变革,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终于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12项应声而出,希望能温州民间资本旧貌换新颜。对于这12条,赞者有之,贬者有之,希望有之,失望有之。赞同的人认为这样可以为民间资本找条出路;贬低的人认为今年中国经济风雨飘摇,房地产危机、地方财政危机、银行危机已露狰容,民间资本的进入只不过是补上了权贵利益的窟窿,是以后中国经济危机的炮灰!希望的人认为ZF及时出台金融改革方案,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失望的人认为方案至始至终没看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子,金融改革只是做做样子。那方案的洋洋12项到底是蜻蜓点水,还是鞭辟入里,对症下药?温州金融改革到底有没实质性的突破?
  希望大家来讨论下。我来开个头,提纲如下:
  一、 方案基本解读
  二、 关于方案的亮点——村镇银行
  三、 民间资本会不会成为炮灰?
  四、 为什么没有利率市场化
(一)方案解读
  我们先来解读下金融改的方案,试论温州金融改革能否实现实质性突破!
  方案如下:
  一、正式纳入正规金融体系。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二、发展民间金融组织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三、允许民资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四、启动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五、设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六、开展非上市公司产权交易。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七、发展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八、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九、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十一、创新金融监管体制。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ZF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十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ZF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金融的本质就是让资本为实业服务。那么温州金融改革的实质就是为通过公开法制,牵线搭桥,为民间资本找出路,为民营企业找资本。纵观这12项,第一项是想把民间资本“管”进来,第二、三、四项是为民间资本找出路。其中第二项最重要,是最大的出路,也是最有空间发展的出路。第四项是顺水推舟,资本外投,是趋势,挡不住,不如放开疏导。第五、六、七项是为民营企业找资本。第五项是个摆设,国有、股份银行愿意搞早就搞了,反正强扭的瓜不甜,除非有政策优待。估计六、七比较有实效,但要切实做好,不希望只见雷声,不见下雨。第八项是为资本也为企业拓宽点道路。第九、十、十一项都为金融监测监管所设,保证民间资本放开的风险。第十二项专为金融改革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