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2115 0
2007-02-15

日前,中国银联发布2006年业绩报告称,2006年境内新增银联标准卡1.44亿张,全球受理银联卡的商户总数已经接近57万家,基本覆盖95%以上中国人经常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在2006年中国信用卡飞速发展的情势之下,信用卡市场过去产品种类单一的局面正在迅速发生着变化。如今,爱好体育的可以选择大师杯卡,商务人士更注重公务卡和采购卡,精英人群会带上高尔夫球卡,连学生族都有专门定制的大学生卡……各种功能特色的卡片纷纷上市,极大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在信用卡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之下,是什么使银联标准卡“更胜一筹”呢?

什么是银联标准卡  

记者从中国银联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人们经常听到“银联标准卡”,是指即具有“银联”标识,其卡号前六位采用银联国际标准62字头BIN号的银行卡。这前六位数字,对于银行卡而言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是用来表示发卡银行或机构的,称为发卡行识别码(BankIdentificationNumber,缩写为BIN)。

  “银联标准卡符合我国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国际化民族品牌的银行卡”,银联标准卡发卡行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银联标准卡的“诞生记”。

  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卡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规定,在国内发行使用的各种人民币卡必须使用9字头BIN。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使用9字头BIN的银行卡只在国内使用。这意味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后,我国国内各发卡机构发行的大量9字头BIN银行卡届时可能无法在国外使用。9字头BIN的银行卡只能够在国内使用的局限性与广大持卡人对境外用卡支付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

在此形势下,为促进民族银行卡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克服9字头BIN的银行卡境外使用的局限,银联标准卡应运而生。2002年10月底,中国银联代表各家发卡机构向ISO申请了800个国际和国内通用的6字头BIN号(区间为622126-622925)。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启用银联国际标准发卡行BIN号的批复后,2003年7月,中国银联向各成员机构发布了《关于启用银联国际标准发卡行BIN号的函》以及《银联标识卡BIN号分配和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启动了银联国际标准62字头BIN号的分配和使用工作,推动各家成员机构开始发行银联标准卡,即具有“银联”标识,其卡号前六位采用银联国际标准62字头BIN号的银行卡。

独特优势获市民青睐

去年下半年以来,持银联标准信用卡消费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春节打算出境游的市民,近期纷纷申请银联标准信用卡。而发卡银行也纷纷于近期集中发行银联标准信用卡。

  银联标准卡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受到青睐,有几方面原因。首先,在国家九部委高度重视和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各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紧密协作,共同打造我国民族银行卡品牌。其二,经过多年培育,消费者的支付习惯产生了很大变化,电子支付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消费选择,信用卡的需求出现了突破性增长。

  第三,银联标准卡产品丰富,功能不断创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内特定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比如近期面世的香港旅游信用卡,就是为了迎合春节期间大量市民去香港旅游而推出的。该卡的卡面设计以图案显示吃喝玩乐功能,使人一见倾心;持卡人还可在超过1800家香港地区知名商户享受购物优惠,并获得4倍银联积分奖励等。

  另外,银联标准卡还有价格方面的优势。目前很多其它国际品牌的双币种卡,在涉及多种货币间的结算时,持卡人必须缴纳一笔“国际信用卡外汇汇兑手续费”,汇兑手续费收取标准,按消费金额1%-2%收取,而银联标准卡则免收货币兑换费,这也是市民青睐它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去海外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消费,例如,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在法国平均每笔刷卡消费超过5000元人民币,可见1%-2%的费用,计算下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实践证明,作为中国人自己的电子支付品牌,按照“为中国人提供专享服务而打造”的银联标准卡,打破了过去双币卡垄断信用卡市场的局面,为国内的信用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