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841 0
2012-04-27
“虽然价格是测量物品的价值的尺度,而物品的价值又是测量物品的效用的尺度,但如果据此推断硬把物品价格提高就可以扩大物品的效用,那便是荒谬的想法”。[1]萨伊将价值的代价耗费属性与效用属性相混淆,才是导致这种“荒谬的想法”的根源。在这段话中,价值首先被理解成代价耗费,因为代价耗费越大,其所具有的价格就越高;然后价值再被理解成效用属性(在人们的意识里,效用大则其价格肯定高,效用小其价格就必定小。这是用价格来衡量效用的一种习惯观念)。因此在这段话中价值的前后含意并不一致,甚至互相背反。所以难怪会引出“荒谬的想法”了。实际上,如果你要将价值严格介定为效用,那么无论这个效用所代表的物品其价格是多少,它的价值都是一样的,只要它还未变质,还对人类发挥同样的功用;---物品的效用因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固定,其用途是客观固定的,只是它在不同的人那里,或者在同一个人的不同时候所发挥的程度与方式不同吧了。比如一个金手镯在一万年前与在今天,它的效用都是一样,因此它的价值随着效用的固定而永恒不变,虽然任何一个人对这个金手鐲既可能忽然间喜欢,也可能忽然间讨厌,从而显示出它对他的效用的漂忽不定。但为何价值又具有价格属性而变动不居、随行就市呢?这说明,价值已经脱离其效用属性,滑到另外一种属性上去了。当然,如果我们要“正确”理解“把物品价格提高就可以扩大物品的效用”这句话也不难,因为如果我们“硬”把某种物品的价格抬高,它就能够交换到更多比它廉价的物品,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用,或者由于价格抬高而使人舍不得使用这种物品,物品因未能满足人的需要而增大效用。[2]这不正符合萨伊的想法吗?

[1]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第60页。


[2] 比如当人们平常所食用的粮食价格从现在的每斤0.8元上涨到每斤5元时,人们肯定对粮食倍加珍惜,那怕饿着肚子也舍不得消费,于是粮食对于人的效用就会因其价格抬高而增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