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49 0
2012-04-28

“过去几年,中国外部失衡显著减轻,但由于采取了错误的路径,导致内部失衡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更加恶化。”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认为。

  4月26日,拉迪在“财新圆桌:展望中美经济”上发言提出,过去几年,中国外部失衡缓解,主要是因为实际投资快速增长,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的经济刺激方案带动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已从2007年的约10%降至2011年的不到3%。“这是非常显著的下降,我们乐见其成。”但拉迪指出,中国储蓄率仍然相对较高,长期来看,居民消费比重下降,仍然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这对中国经济的未来非常重要。

  着眼于长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拉迪建议,未来几年中国应采取协调连贯的战略来增加居民消费。“我担心,如果耽搁了提振私人部门消费支出的政策,这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问题所在。”

  谈到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拉迪称,“我一直坚持认为所有权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关键是建立市场结构和竞争。”以银行部门为例,不能打破大银行垄断的原因,主要是资金价格、即利率不能自由浮动,所有没有太多竞争。打破垄断的解决之道是在市场中形成竞争,“对于银行部门,就是进行利率自由化的改革。”

  拉迪是美国智库中最重要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之一。每隔几年会发表对中国经济状况的全面的研究报告。2011年他出版新书《全球经济危机后维持中国经济增长》(Sustain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强调实现经济再平衡和推动居民消费的迫切需要。

  此前,拉迪在1998年发表题为《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China’s Unfinished Economic Revolution)的报告,提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银行系统的危险状态。2002年他发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Integrating China Into the Global Economy),分析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企业改革对经济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