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186 14
2007-02-16
前天,随同儿子一道去书摊买期刊- -《读者》,其中有收录《新法制报》题为“真正文明”一文,读后,沉思在“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就是文明礼貌不仅施与‘熟人’,而且同样施与‘生人’,不仅施与‘富人’,而且同样施与‘穷人’的社会”一语之中。英国老太带着自己4个4-7的小孩,在自己没有到达目的地时,得知一个在那里留学的中国女孩- -李杰,必须赶上11点的火车去面试的事情后,依然提前下车跑步,一路上,一个老太和她的4个孙子们带着一个中国女孩在奔跑,路口的司机看到如此景象,纷纷停车,等她们先过,送她到了火车站侧门时,离11点还有2分钟,此时,李杰才明白老人用心。
儿子上中学一年级,那年,暑假趁他来深圳时,我们带他去香港走了一圈,他在接受港人的帮助后自语道:原来这就是香港,这就是香港人,也用粤语感谢人家--舞盖赛(谢谢的意思)!起因是:我们在香港对着地图有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想路人寻援,小孩他妈用粤语询问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生,人家说,‘恩机’(不知道),‘等着’(等一等),‘鹅问哈’,就跑去打听清楚我们要去的大方,回来告诉我们并拿出地图给我说了一通。。。。。。
对比一下我们生活的深圳,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的情形如何呢?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听到或者看到- -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的询问等教育或提醒。那么,当遇到的确需要帮助的人的情景时,当然,有善良的人们在无私援助;但一样存在:有的人自然联想起上面的提醒语,纷纷与帮助察肩而过,这又说明了什么呢?申明,本人无意扁低自己的国家、自己生活的城市和共处一地的人们,我自己也曾经历过别人的帮助,也曾帮助过别人。我,只是想从这种现象中分析一下其中的问题所在。
我们的教育价值取向在哪里?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取向在何方?
敬请大家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2-16 10:30:00
敬请大家的参与,共同关注我们的国家,关注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未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6 10:57:00

感觉不出现在国内的教育有何价值取向,现在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学习、复习、考试,似乎考试过关就是教育的目的,本末倒置。

我认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与同时期全球的主旋律结合起来,在现在来看,提倡科技、人文、社会道德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价值取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6 12:22:00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人们总是选择先满足物质文明。人人理性嘛,呵呵

大家都吃饱穿暖了,那才是我们可能享受真正文明的时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6 13:35:00
以下是引用se7enic在2007-2-16 12:22:00的发言: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人们总是选择先满足物质文明。人人理性嘛,呵呵

大家都吃饱穿暖了,那才是我们可能享受真正文明的时候。

原始人缺吃少穿,但是也有互相帮助。深圳人和香港人都吃饱穿暖了吧,指个路又不耽误发财致富,是个举手之劳。中国古话说过“为富不仁”。

兄弟的意思是说,没有精神文明,不立足于精神文明,如何建设和满足物质文明呢?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能建设物质文明呢,还是能建设精神文明?

文明就是生活方式的意思吧。而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任何社会活动,都同样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生活方式高,则文明高,生活方式好,则文明好。假若任何生活方式是不公平的,是不利于每一个个人的,或者是不利于大多数人的,是少数欺压多数的,那么,对全体人来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能有什么文明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7 08:30:00

我不记得谁说过,一个国家要在硬件上赶上发达国家可以很快,十几年或几十年就可以了。但是要在软件上赶上发达国家,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要经过更长时间。中国可以说大部分人物质上都满足了,可是精神上还差很远很远。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