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2-5-3 21:10:24
做社科研究的人都知道,事实上,衡量两个人的高低完全看你采用什么的标准。大学排名也一样,清华大学未必都能排前二。我设计一套指标,让北大排出20名之外也做得到,而且是量化排名,从我的理论体系来看也能自圆其说。
职称评价的解释权和标准采纳权在领导和评委手中,你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 21:11:12
天下为荀 发表于 2012-5-2 12:44
这跟学生评教无关,能评上的基本上是领导+领导的亲信

就像教代会==基本上领导会一样,老师代表基本是 ...
说得有些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 21:12:58
事实上,来参加职称评定的人本来水平就差不多,领导在拿捏时稍为偏一点,结果就变了。这样,高校就没有公平而言了。当然你也可以说,谁上不是上啊,谁上都一样办学。不过,没上的人心理不平衡你也要体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 21:13:37
哦,转一个新语丝

对武大法学副教授殴打职称评委的一点感慨

  作者:天地良心

  近日有媒体报道武大某法学副教授因没评上教授而殴打职称评委。我想打人
肯定是不可取的,就象输了职称就自杀一样的不值。

  现在职称评审的业绩评估,我想真是太复杂了:

  第一,需要审查业绩的真假。有的候选人论文、专著、项目、获奖一大堆,
往往并不说明水平,却说明特他(她)特别会搞关系。如果详细审查一下这一大
堆所谓业绩,却发现往往就那么一点学术观点(如果能称得上是学术观点的话)
在更换马甲反复出现,先以论文发表,再改头换面变成专著,然后这些论文、专
著又获奖,下次申报项目又把这些内容改一下进了研究报告。更甚者,现在学术
交往多了,这些中文的东西又变成英文,在中外交流中再发表一遍,又可以挟洋
人自重了。

  第二,需要保证评审过程的公平。评委和候选人之间有太多的恩怨情仇关系
了,导致在评审时完全偏袒一方,事实上在很多情形下上述所谓的业绩在决定是
否中选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评选中的不公平和业绩包装造假现象极大地打击了一大批良知尚存的人士,
使得他们心灰意冷,也懒得花时间和精力去拉关系搞一大堆业绩来包装自己,因
为包装了也没用,评职称时评委一句话就把你戳穿了;当然,那些与评委关系好
的人,包装了就有用,评委对些包装材料就不予揭穿。这样,最终,正直的人在
参评时在业绩数量上往往也不如会搞关系的人的。

  所以,不从评委、评选机制,项目、获奖、期刊的运行机制上正本清源,仅
从候选人所谓的业绩数量、级别上进行比较,事实上已回避了目前学术不端的根
本。

  更要命的是,有些有学术潜力的人,由于受上述机制的挤压,最后不但不愿
包装自己,连学问都不愿意做了。这样,在评职中,那些关系户有一大堆业绩,
虽然学术价值不大,但至少也在做一些学问(当然很大部分可能是研究生或青椒
替他们做的);而愤世嫉俗的人士,则连最基本的学术成果都没有,被淘汰出学
术圈,真是太可悲了。

  目前整个职称评审机制已乱了,没法治了。如果死马当活马医,有一个做法
倒是可以将就用一下:不比成果级别和数量,比候选人所有成果中有原创性学术
发现的高度和数量,把同一学术发现进行重复包装的水分挤去;而质量评价真正
引入第三方机制(现在,许多大学委托第三方评估的结论仅作参考,并且在选择
什么样的第三方方面做尽手脚,恶心到无以复加)。

  当然,前述建议仅是把评职这一死马当活马医而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评职称的评估是学术评价的最后一关,但事实上前面的关关(报项目,评奖,期
刊发文)均已烂透,最后一关即使公正又有什么大的意义呢?

  也许,根本在于诚信问题。一个没有诚信的学术社会,金玉其外,恐怕必然
是败絮其中吧。

(XYS201205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 21:14:10
最终一句话:僧多肉少。限额评职搞的鬼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 21:21:03
不管在国外怎么好的事情,到了中国就变味了,真是奇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 22:14:15
清晨朝雨 发表于 2012-5-3 06:53
我说的拉关系只是正常情况下的拉关系。请你不要想歪了。自己思想肮脏龌龊也就罢了,别再这里丢人现眼。你 ...
笑话。。。你从我说的话中哪里发现我想歪了?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地无银三百两吧?你满脑的龌龊,看到别人自然就是龌龊了。就算是被我揭穿你的不良用心了,你也不用这样乱咬一通吧?当BZ还要立牌坊?对不起,我看不下去!还搬出金圣叹来,表明你很有文化?别在这里卖弄,我读金圣叹的时候不知道你奶吃完了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 23:18:59
政治经济法学 发表于 2012-5-3 11:21
你这个的观点的证据呢?以浙大为例,以武大为例,以清华为例,以北大为例,还是?
能不能举出一个例子来 ...
成果多,一样被黑,
最近我就听说了这样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00:09:56
领导说你行,你就行,领导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在国内,青椒得以生存的基础是抱大腿,叫兽得以名利双收的基础是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01:01:32
完全搞错了楼主,项焱发了人民日报,这个在武大的体系里面算权威!陈少林2篇光明日报也是权威。这3篇文章才算重头戏
关键的问题是陈不是武大的博士,是川大的而且07年还只是博士研究生,这个明显吃亏。
但是像武大这种学校评职称主要还是派系斗争,不是男女性别问题
打人我估计是那个被打的在评比的时候力挺项,其他人告诉陈了,所以为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01:05:20
而且人家是武大嫡系啊还是老武大的87年的武大可是武大最强势的时候,虽然不是法学院,但是嫡系的力量可不是川大这种学校可比的,项上是必然
1987年至1991年,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本科   1993年至1996年,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上古中古史专业,硕士   1998年9月至2004,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01:07:12
清晨朝雨 发表于 2012-5-1 17:09
武大法学院的网站上陈少林的本科学历没有介绍。按大多数人的做法,估计应该是本科学校不太出名故而他没有 ...
武大法学院是跨专业发文凭的地方,武大很多文科专业以前没博士点或者博导少,所以都是到法学院读博的,这是武大惯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01:17:37
刚才去武大网站看了下,貌似项的那张相片走光了~~~这个女人也太霸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09:13:56
政治经济法学 发表于 2012-5-3 21:10
做社科研究的人都知道,事实上,衡量两个人的高低完全看你采用什么的标准。大学排名也一样,清华大学未必都 ...
部分同意,那照这样的说法,只要是集权制存在,某个人有话语权那肯定有黑幕了,他肯定有倾向性
悲哀的中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09:16:27
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如果局限于网站上的介绍,这两个人的成果都不多,评教授在一般省属高校都悬啊
无论如何,打人是不对的,个人看法
明年他肯定评上了,领导怕他打人怕他跳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09:58:20
如果把评职称看做是一场竞争或战斗,有人手里的武器是关系,有人的武器就是赤手的双拳。
关系是至上武功,杀人于无形,让对手无任何踪迹可寻;
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关系这一至上武功。那些打出双拳的人,无非是用了最低级的武器,却被大众耻笑。平心而论,有多少那样的时刻,大家不是强按住了出拳的欲望,愤愤不平地吞下失败的战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0:17:22
wuyisd 发表于 2012-5-4 09:16
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如果局限于网站上的介绍,这两个人的成果都不多,评教授在一般省属高校都悬啊
无论 ...
当然,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完全的不公平呢?
发生了不公平的事,我们应当想到用什么方法去补救,而不是在那里自我安慰,说什么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以求解脱。
就象发生了腐败,我们应当考虑怎么去纠正和预防,而不是在那里自我安慰这是个别现象,不能以偏盖全等等。
事实上,中国的职称评定,到底是没有做到完全的公平,还是由领导操纵成了完全的不公平?这个结论我们恐怕很难得出来的。
另外,你说陈明年肯定上,因为领导怕打人或自杀。你这个说法,凭我的经验,是完全错了。你没领导看轻了,不经过你死我活的严酷斗争,能当上大学领导?打人或自杀,那是小儿科罢,吓唬谁呢。
当初浙大职称烈士逝世后,你没看到浙大的冷嘲热讽,你没看到浙大一如既往黑下去?我知道该博士去世后,浙大校办和人事处的两名副处领导讲了:这种人,死了算了。
高校如战场,斗争是残酷的,斗争不是请客吃饭。你以自杀来威胁,领导心里在想,抓紧行动吧,还等啥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0:21:15
政治经济法学 发表于 2012-5-4 10:17
当然,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完全的不公平呢?
发生了不公平的事,我们应当想到用什么方法 ...
可能吧,我所在地方小,校长之类的胆子也小,见过的事情少。所以知道一个吓唬领导跳楼的,领导赶紧找人去安慰,第二年一路绿灯。还有一个也是在领导面年说评不上就怎样怎样的,也顺利评上了。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暴政下的良民,所以一两个异类领导就怕了。
不过这个领导如果胆子大,应该给他很重的处分,这个社会影响这么大,完全够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3:20:36
我们外人确实不知道内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5:42:35
估计陈的性格得罪了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20:42:47
陈上符合中国的传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4 13:22:22
我的浅显看法:一个法学副教授打人,就是一个普通人都知道打人是不对的,那关键是他真正为什么打人呢?如果从单从lz的关于学术成果方面来看,两人差不多,结果一人落选了,至少说明了有着公平存在,因为一个理智的成熟的人,当无法正常发泄自己对世界不公平的愤怒,就会表现出这种极端的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5 10:28:05
我是武汉大学法学院项焱老师的学生,对于谁该评上谁不该评上,从权力的角度讲,那属于评审委员会的权属范围,我们每个人只能说有自己的一个初步判断而已,但我要纠正帖中有关事实方面的一些错讹:
1、项焱老师公开出版的学术作品不是两本,而是三本,依次是《英国议会主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公益诉讼的理念与技巧》(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法律制度与法律渊源》(译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要知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国内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好的学术出版机构之一。
2、陈少林老师出版著作两本,但没有在著名的法律出版社出版过学术著作。依次是、《刑事诉权原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刑事诉讼法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虽说不是法律出版社,但中国法制出版社也是国内著名的法律图书出版机构。
3、在学术论文发表期刊的比较上,两人都没有国内社科学术评价体系中的权威期刊,但比较而言项焱老师论文期刊的辐射和影响范围更大(当然,项老师也有一些一般的论文发表在一般的刊物上),同时,在2010年8月,项焱老师还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了文章(我个人觉得这也不能表明文章就有多好水平就有多高,文章较短。但在国内现今的学术评价机制中,《人民日报》(理论版)是很核心的刊物),而且项焱老师还有在美国学术杂志和日本的《法律时报》上发表英文论文的经历,而且翻译出版了一本加拿大法哲学家罗杰-塞勒的法理学著作《法律制度与法律渊源》。显然,在学术论文发表期刊的级别和影响范围、英文水准上,项焱老师要高一筹。
3、为人处事和人际关系方面,陈少林老师我几乎没怎么接触过,所以不便置喙。但我作为项焱老师的学生,对于项焱老师还是了解的,她对我很好,是个好老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5 12:25:01
项焱比较会包装自己,去搞一堆教学奖项。然后,还通过关系发一些质量差的英文刊,里边内容基本上是中文论文的翻译版。
陈少林有点书生意气,不愿意低头伺权贵,所以奖项少,也不好意思请人将中文翻成英文到处发。
论文水平高低跟发表的期刊级别没有什么联系,跟是否英文也没关系。发什么级别期刊,以及英文写作,一般是需要别人帮忙的,不是自己真实水平。
找两个人的代表作比较,发现陈有自己观点,而项缺乏基本法律专业素养,论文内容有拼凑痕迹,特别是英文语言,明显是别人操刀润色的。
从学术诚信角度看,项会搞关系拿奖,有失斯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