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夏。这几天,上海最高温度均在30度以上,已经颇有夏天的感觉了。从这个节气开始,小毛小病将整理一些节气养生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节气特点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几近成熟,夏收农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故有“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的农谚。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立夏养心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夏天出汗多,也是伤心阴、耗心阳最容易的时候,所以夏天要重点养心。
起居养生
睡眠方面,可相对晚睡(23点之前)早起,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先睡心、后睡眼”,睡心是指睡前半小时要情致平稳,心神宁静,去除一切杂念。
虽然白天温度较高,但这个节气早晚仍比较凉,需注意防着凉感冒。
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人体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和胃气。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虾、家禽、瘦肉、豆类、芝麻、小米、玉米、山楂、琵琶、杨梅、甜瓜、桃子、木瓜、洋葱、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咸腻食物。
精神养生
立夏养生还要重视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要戒怒戒燥,切忌大喜悲怒,保持精神安静舒畅。可以多做偏文静的活动。
运动养生
立夏后,气温升高,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因而不可过度出汗,以免耗伤心气;运动后勿忘适当饮水,补充体液。可选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快走等。
盘点各地立夏习俗
立夏要吃“立夏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除了吃蛋之外,还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最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福建闽东地区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等夹而食之。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
江浙地区:吃“七家粥”“尝三鲜”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当日,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上海也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南方地区:吃笋、槐豆、“五色饭”
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此外,也有吃豆腐的习俗。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软菜(君踏菜)的习俗,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在广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作立夏饭。
北方大部分地区食用面食
北方立夏时有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更多养生经验分享,请登录本人博客:小毛小病 www.xiaomaoxiaob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