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与《三陪小姐》之间的哲学
在这先讲一个公案;
有一位出家的大和尚,在某一天与俗家弟子一道出去办事,正好赶上中午到用餐时间了,他们就来到一家上等酒店,到了酒店要上一桌美食进行用餐,就在他们共同用餐时,来了三陪小姐,俗家人对三陪女子就不老实,在人家身上到处乱摸,这位大和尚就闭上双眼,不观此景,在心里默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第一轮下来,三陪小姐开始要小费,要到这位大和尚身边,对大和尚说;你得给小费了,于是这位大和尚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连看都没看一眼!凭啥给你啥小费呀!三陪小姐对大和尚说;和尚;看见的算个啥,闭着眼睛用心里想的比看见的更厉害。
三陪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反正都是空。看也是空,不看也是空,一切都是空。人来时空,去时空。人生就是一场空。和尚听三陪小姐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闭着眼睛用心里想的比看见的更厉害。
和尚突然想起《心经》开头的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我这是行深,深入到这个场面,没有做到观自在,观看眼前的一切就不自在,没有达到五蕴皆空的境界。戒定慧没修好,在此地,和尚明白了观自在菩萨行深的道理。
在大千世界人类社会之上,深入到每个不同的生活环境,观看一切都要自在,如如不动。心要静观,静观生定,定能生慧,用智慧观照五蕴,受想行识色。没有享受,没有心中想,无有眼界,无意识界,无色界。使五蕴为空。观看财色美女,不起心动念,无所住而生其心。此乃是圣善的境界。
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出现贪污受贿等,都是什么原因?在财色面前没有做到观自在,缺少“戒定慧”内涵的修养。社会出现各类犯罪案件原因是什么?明确的说,做人的知识没有学全。社会缺少高等文化教育,缺少高尚的文化指导。所以才出现犯罪。象于丹讲了那么多心得,论语等!对当今的社会为啥起不到良好的教育呢?这就证明,儒家文化哲学观点对现在的社会已经起不到作用了,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文化并非是儒家思想,而是需要高尚的文化作指导教育。高尚的文化就是佛学知识;对于佛学来讲,是很少有人学懂,学明透彻。佛学并非是声闻凡夫能学懂、学明、学透彻,能够理解的。(包括佛教的高僧净空法师,南怀瑾等都是声闻)。
学佛;学什么?学会做人的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所以,只有“佛学”适用与人娄社会所需,让人们认识真理,懂得做人的道理,会做一个完美的人。到达人生——彼岸。圣善的境界,希望都要做到观 自 在!学佛就是会做完美的人。能做一个完美的人就是佛。
有人要问?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何解?
凡夫俗子都把这个色解为男女之间的色,这是错误观点认识。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指一切物质,如山河大地高楼等都为色,眼观一切色,就是说;眼睛看到的一切物质都为色,在佛学经典上有六根对六识,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是;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对六识,眼对色识,眼观一切色,耳对声识,声音只能用耳朵才能分辩出来各种声音,如各种乐器等,鼻对香识,身对触识,舌对味识,意对法识,意能分辩种种无尽法。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比如;有座高山,山就是色,把高山产平了,山就不在了,空就出来了,在空地上面盖上大楼,大楼盖起来,空到那里去了,是空在楼里,还是楼在空,这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参悟万物之源,觉悟宇宙真理,唤醒世间愚顽!
希望人人都是观自在,观看一切财色美女都要自在。
穆良:创新《三维一体》健康完美文化启迪人;
改革宗教发起人!
内容没有动。只有修改一个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