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5月9日报道】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消费”
据中国重要的投资银行发表的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预测中国国内消费额在这个十年结束时将达到7万亿美元,紧随
美国之后。
要想达到这一点,中国消费开支这个十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3%。报告说,国内消费在GDP中占的比重将比2010年的水平增加6个百分点。
据财新传媒报道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说:“过去十年中,‘中国制造’改变了世界。未来十年,‘中国消费’将从根本上影响着世界和中国的经济秩序。”
诚然,对中国转型成为消费国而非出口带动型国家的预测,结果可能会是痴心妄想。
然而,如果是某位先生与夫人的支出成为带动中国增长的引擎,而不是过去几十年中推动增长的、消耗大量钢材的对新建筑、道路和桥梁的投资,那么经济的这种大调整对澳大利亚的矿工来说也许不是好消息。
换句话说,投资支出的减少至少会引发大宗商品的进口下降,并可能拉低价格。
报告说,另一方面,消费品的进口将会猛增,因为中国消费者需要更优质的进口商品。
中国经济向更重视消费转型所带来的其他后果还将导致信贷紧缩,原因是总体储蓄率下降了。源自中国高储蓄率的低息贷款多年来一直是促进中国快速工业化的重要推进器。
全球信贷市场也同样不能幸免。
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是最大的贷款输出国。扩大消费将意味着,这笔钱将会更多地留在国内,或返回国内。
报告称,此外,对高投资回报的胃口不断加大将使政府减少对低收益债券的投资。
中国政府是美国债券的最大买主,正是由于它的大量需求,成为美国债券保持低收益率的原因之一。而放弃对美国债券的投资反过来将会对美国消费者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