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堂申请上市所引发的道德争议刚平息不久,现在资本市场又为人民群众的茶余饭后增添了一个新的话题,“内容媚俗”的《知音》究竟该不该上市?
现在企业申请上市要过的第一道槛似乎并不是发审委,而是大众的道德标准判断。
定位基层女性读者
“老板,请给我本《知音》。”《投资快报》记者专程到书报摊买了2012年6月上半月的国内版《知音》。购买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这本杂志是否如外界如述的“俗”,甚至“俗”到不能上市。
近日,媒体舆论把将要进军资本市场的知音传媒集团推至风口浪尖,争论的主题是,其旗下内容极度媚俗的《知音》杂志是否该上市。
而书报摊老板看到一名年轻男子要买《知音》时,眼神确实流露出一丝丝诧异,估计平时女性读者购买居多。
国内版定价为4.5元,海外版定价为5元。相比起报摊上其它动辄10元以上售价的时尚杂志,很鲜明的体现出,《知音》的市场定位是基层读者路线。这也体现了争议中的一种观点,《知音》是给嚼着馒头的人看的,在星巴克喝咖啡看时尚杂志的小资白领凭什么来评价?
内容:苦情、痴情、绝情
《知音》杂志的文章向来以曲折离奇的苦情故事着称,而独门创造的“知音体标题”更是深入人心。
《知音》杂志的文章向来以曲折离奇的苦情故事着称,而独门创造的“知音体标题”更是深入人心。
以《投资快报》记者手上的2012年6月上半月的国内版《知音》为例,封面上共有六篇文章的标题。
在微博上,身份为知音传媒集团新周报社国际新闻部主任的吴治平为兄弟公司《知音》抱打不平,其表示,商业的推动和自由的竞争才是文化产业的未来。三分创作、七分炒作的营销模式放在文化界比比皆是,公众的茅头不应只指向《知音》。
http://www.ipocn.org/info/201205/zhiyin11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