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比男人更幸福?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蒂姆•哈福德 
你对生活的幸福感有多高?没错,这又回到了“幸福经济学”的问题,因为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这个领域最古老的发现之一或许只不过是通常的提问方式所造成的假象。
先来了解一些背景。幸福——“主观的福祉”——的衡量方式通常是询问受访者,总体来说,他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有多高。有时它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很幸福,还算幸福,不是很幸福?”幸福经济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论文——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1974年所著《经济增长能提升人类福祉吗?》(Does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the Human Lot?)对这类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类调查中,受访的美国人很少有人选择“不是很幸福”。近一半的人说,他们“很幸福”,在调查者提供的选项中,这是幸福感最高的一项。
于是得出结论,大体来说,人们的生活还是幸福的——对选项为三个等级的调查来说,也许是太幸福了。人们常常说伊斯特林证明了经济增长并不能提升幸福感,或许我们应该说,他的意思是经济增长不一定能消除不幸。
伊斯特林上述文章中还谈到一个有趣的情况,根据1965年的一项调查,53%的英国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幸福”,而在西德和法国,这一比例分别仅为20%和12%。这些国家当时的人均收入十分接近,现在也是如此。那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差异呢?语言?文化?还是其他因素?
现在的研究往往采用10个或是11个等级(通常利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来衡量人们的幸福感,这类调查会列出诸如“最近我对自己的生活大体感到满意”这样的说法,并要求受访者回答他们对此说法的认同或是不认同程度。显然,这种方式为中间地带留出了空间,不过问题依然存在:比尔•盖茨(Bill Gates)挣的钱可能是你的十万倍,但即便他的幸福感因此比你高出十万倍,他也无法通过10个等级的选项来表达他的这种幸福感。
李克特量表还存在另一个问题:整数型量表本身或许就扭曲了调查结果?对此,有一种变通方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简称VAS)。它用一条直线取代了0-10的评分等级。从对生活极其满意到极其不满意,受访者可以在直线上标出他们认为自己所处的位置。
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的两名经济学家拉斐尔•斯蒂德(Raphael Studer)和雷纳•温克尔曼(Rainer Winkelmann)通过一项随机试验,找出了两种评分方式的差异。他们让一组受访者先是按照李克特量表来衡量自己的幸福感,一个月后,再用VAS进行评估。另一组受访者采用的顺序则恰好相反。
受访者在李克特量表和VAS两类调查中的回答大体类似,但也存在一些有趣的差异。其中之一是,李克特量表的受访者所选择的答案往往集中在7级和8级,态度积极但却避免极端。而在VAS中,受访者的答案却是五花八门;往日的结论得到了证实(中年人的幸福感更低;已婚人群的幸福感更高),但在VAS中,每一种因素的作用似乎都更加明显。
有一个结果着实令人意外。研究人员数十年来进行的李克特式调查让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女性的幸福感要高于男性。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近日在一项对幸福感的调查中列出了0-10级的选项,结果再次证实了这一看法。而在斯蒂德和温克尔曼的随机试验中,这一趋势却消失了。女性和男性虽然此前在李克特量表中有着不同的回答,但在VAS中,二者的得分值却不相上下。
两位作者得出结论:长期以来人们通过研究认为女性幸福感高于男性的看法,只不过是提问方式所造成的假象。在向男人们传授幸福秘诀时,幸好还没有人建议他们去做变性手术。
译者/薛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