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想过,在中国的互联网上,60秒之内会发生什么?事实是,新浪微博已经发出22.7万条,新增Android手机50部,淘宝网完成交易300多万元,支付宝交易210万元,360安全网站完成12.8万次点击,小米手机销售了555台……
没错,这就是现实,数字化对当今时代的改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期刊领域,因数字化而导致的碎片化革命使我们接受信息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杂志的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就被数字化革了命。在近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期刊新媒体创新与实务高级研修班上,来自国内外的业界专家为期刊发展把脉,探讨了在未来新的移动趋势下,有哪些新的趋势值得期刊业关注。
在美国,大众消费类杂志网站从2009年达到最高峰开始,逐渐呈现缓慢减少的趋势。但从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美国杂志的iPad应用程序数量增长超过10倍,其中,大多数是原有纸版杂志的延伸。目前,中国用户iPad应用下载量比肩美国,下载APP数量激增,中国人30天内平均使用35个应用程序。
面对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期刊要获得更多的受众和读者,数字化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如果一本杂志在数字化平台上,它所面临的受众可想而知,如果再将每个读者的广告价值计算出来,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关键是怎么做数字化?这成为很多传统期刊需要思考的新问题。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认为,数字化有很多种方式,最简单的就是做个网站。但是,之前多数品牌的官方网站只是公司和产品的介绍。“现在更多的是着眼移动终端,趋向互动性,传统的PC模式或者说浏览器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受众需求。”
iPhone的亮相,如同1990年微软Windows 3.0的发布、1995年网景浏览器的IPO,是一次划时代的技术转型,引领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以其性能卓越、设备小巧、老人小孩都能懂的界面、大众化的价格以及随时随地的周到服务,成为大脑和身体的延伸、成为行业变迁的主导力量。在中国,目前移动互联网才刚刚起步。今年4月,智能移动设备用户量相当于9年前的互联网,因此,2012年也被称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普及年。
数字出版属于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数字出版物本身带有移动出版的一些特色。因此,如何用设计来交互和提升数字出版物的核心价值,成为数字出版需要考虑的方向。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交互设计、平面设计师费俊认为,当下所说的数字学术期刊并非简单的传统纸质出版物的电子版,而是基于传统出版内容的数字衍生品。交互设计的核心价值是创造用户的新体验,为出版内容创造新价值。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PDF格式是传统出版物快速、有效变身数字出版物的一种形式,给用户带来的是便捷的阅读方式。对此,费俊认为:“在数字化过程中,像PDF格式这样简单的数字化也许能为用户创造新的体验,但却不能创造新的价值。而这个新价值,才是未来数字出版物新的核心。”
做移动应用不单单是内容化的出版,还可以基于内容以及用户做很多的延伸。那么,该如何有效利用移动终端为出版内容服务呢?对于这一问题,费俊表示,目前还处在探索过程当中,现阶段数字出版物会有什么样的形态,大多由设计师来驱动。
文章由 汉斯出版社: http://www.hanspub.org/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