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孔子政治哲学探析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周王朝衰微的时候,整个社会动乱不安,政治生活混乱,人民生活困苦。《论语·八佾》中指出“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因此,孔子力图恢复重建“有道”的社会,他的政治思想表现出浓重的救世色彩和担当意识。孟子、荀子都继承并开展了他的政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孔子政治哲学的终极依据——天
孔子首先赋予“有道”的社会以先天的依据和历史的证明。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那么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
尧作为孔子盛赞的政治领袖,他的施政方针是效法天的产物,可见“有道”的社会政治上必须效法天。但是孔子这里效法的天不是带有迷信色彩的天,天与人不是通过巫师交流的,而是具有宗教色彩的天,这里的天实际上是天理之天,信仰之天,也就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义理之天,天与人是通过道德而交感的,它是道德的最高标准,也是政治的最高权威。从孔子与王孙贾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来。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
此话学界看法诸多,我倾向于将之解释为:“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