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4-9-20 15:27:00

无谓的争论,低效率!真要争,就象香港科大看齐。至于说老一代学人,可能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回国以后绝大多数做了教员(陈岱孙教授生前说过),张培刚教授甚至做了华工的基建科长。华工和武大培养了一大批活跃于欧美的优秀学者,其中林少宫教授功不可没。邹恒甫专门对比过武汉与北京这一现象。此外,钱颖一对美国的华人学者作过对比,认为复旦的人才培养也是很成功的。很怪的,复旦的强项却是政治经济学专业。

国内学科排名,人大和上财靠前,可能与课题和中文论文关系较大。上财已经开始加大力度转轨,程恩富早就不做院长了,现在聘田国强执掌学院,据说待遇是4个月30万RMB。总的说来,人大在国内水平还是很不错的。经济学在人大也是重点学科了,为何花大把银子建大楼,而不愿出点铜板聘大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20 23:53:00
人大硬件和软件都亟待建设,先搞硬件出政绩,搞软件短期内哪能出政绩?当然,软件也在搞,只是你看不见。你只看见大楼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21 04:45:00
好!希望人大明天会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3 11:37:00
我不知有什么西方经济学,什么东方经济学的,我只知道有一门经济学,就象我只知道只有一门数学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17 10:34:00
说得好,人家就是叫经济学,是我们给改的名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9 21:43:00
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继续这样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31 12:43:00

关键问题是跟谁比,我认为我们跟北京工商大学比起来还是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31 14:34:00
那不是一个等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 17:28:00
才知道,原来高老是俺老乡,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3 10:00:00

xx

来论坛晃了一段时间了,还真没留心过这个版;今天看了关于高,吴的议论,也随便写几个字;

高老师的课我听过;-----严谨;考试我得了个优----感觉爽;

那是我读研究生时正正兢兢地开始学经济学----感觉经济学真伟大,象科学-----因为我是学数学的;

现在回头看,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高老师仅仅是在特定时期完成了他们那代人的特定任务,其局限性不可避免;学术创新更无从谈起:无论是理论上,研究方法上,还是数据与政策的评估上------仅仅是引进而已;当然,高老师的治学风格和人品是值得大家尊敬的;他们那代人中还有我很怀念的李宗正老师.

话说回来,高老师不错,但高老师的这几届博士还真没什么人才;这也是高老师不能借弟子扬名而弟子们,孙子们念念不忘"祖师爷"的原因之一;

更有缘,迫于生计回人大混博士,有幸聆听了吴老的公共课;整个上午一提到张五常就是"文革式"的语言大骂一通(这不是我杜撰的,其他兄弟们的评论)-----解气归解气,终归让人叹息;------不是其他兄弟们对人大有偏见,杨瑞龙的课大家反响就很好!

----从辈分讲,吴老应比高老师矮一辈吧.

随便写了点自己的感受,总之,来论坛是因为喜欢经济学;来人大经院论坛也是因为对经院有感情;希望本论坛这个平台的管理团队不要沾染老经院曾经有的一些不良习气-----朋党,学霸,偏见,歧视,自闭等等

想起耶鲁大学校长在"对话"中讲的大学教给学生什么呢:

1.怀疑一切-----进入大学的时候;

2.通过自主学习,图书馆,老师,同学的碰撞,去求证自己的问题;----4年的实证或规范分析;

3.怀揣经过自己证明的不一定正确得结论离开大学进入竞争的现实社会;

------我深以为然. 扯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3 10:22:00

引用bjtkg朋友提到的希望“本论坛这个平台的管理团队不要沾染老经院曾经有的一些不良习气-----朋党,学霸,偏见,歧视,自闭等等”

值得大家时时警醒!谢谢bjtkg!

因为bjtkg朋友此贴的深远意义,加魅力分+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5 15:29:00
呵呵!这就是人大的悲哀,怎么还有人选修高、吴等人的课,请问你们究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什么?恐怕更多的是“文革”式的批判。真为人大还有这样的老师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5 17:06:00

我觉得现在人们的思想很容易偏激,非左即右,而且一提到马克思就认为是教条,所谓的什么“文革”式的批判。而且有一种趋势,即宣扬一种自由主义,并非自己真的懂得什么是自由主义,而是跟风一般,视作时尚。思想的偏激还表现在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却能破不能立,宣扬自己所谓的新思维。我觉得这种倾向对于研究而言是不好的,因为研究最重要的是客观。

无论对一个学者的看法如何,我们最重要的是懂得尊重人,更何况是我们的老师,前辈。作为一个人大的学生,我很荣幸能有这地的学术氛围和像高先生这样的学术大师。

我觉得这样的论争其实没有必要,这是学术园区,不应该有区外杂音扰乱我们的环境。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望各位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5 19:33:00
以下是引用miaokong在2004-11-5 15:29:17的发言: 呵呵!这就是人大的悲哀,怎么还有人选修高、吴等人的课,请问你们究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什么?恐怕更多的是“文革”式的批判。真为人大还有这样的老师悲哀。
老人是个宝,你这样说只能反映自己的肤浅啊。俺们很多人都聆听过老先生的教诲,无不感到有所收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0 17:50:00
哈哈!真是可笑!高鸿业、吴易风也能称为学术大师?请问他们究竟在学术有什么建树?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在中国经济学界,说谁谁是学术大师那真是在恶心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0 21:45:00

以下是引用miaokong在2004-11-10 17:50:36的发言: 哈哈!真是可笑!高鸿业、吴易风也能称为学术大师?请问他们究竟在学术有什么建树?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在中国经济学界,说谁谁是学术大师那真是在恶心人!
说学术大师是过了,即使高先生本人也是不会承认的。本来嘛,经济学是泊来品,大家都是边学边教,连很好的消化都难,更谈不上创造了。国学里面能够称得上大师的人有,但经济学中肯定没有。

不过,也不能因此就瞧不上过去的老先生,要知道能够正确传播经济学思想的老先生本来就不多,也应该算地上功劳大吧。陈岱老和高先生等人还是值得肯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0 21:47: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0 23:07:00
说到陈岱孙老人家,除了那本从古典到马克思的书之外,还有另外的专著吗?真想看看,光是老人家的文笔就挺不错的,而且有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11 00:49:00
以下是引用miaokong在2004-11-10 17:50:36的发言: 哈哈!真是可笑!高鸿业、吴易风也能称为学术大师?请问他们究竟在学术有什么建树?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在中国经济学界,说谁谁是学术大师那真是在恶心人!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每代人所处的环境和历史责任,不应该无端地贬低别人,要历史的看待问题。

在中国介绍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大致开始于19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严复翻译的斯密<原富>。解放前有一些大学经济系讲授当时流行的西方理论。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我国少数重点大学开设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之类的课程,侧重于介绍和批判。即使如此,由于师资匮乏,这样的课程也难以形成规模。之后就是文革,讲授这些课程的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人大的教师到江西干校抬石头。78年之后,一些重点大学恢复开设西方经济学批判课程。直到1990年,当时的国家教委才正式把这门课程定名为西方经济学。

在80年代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老一辈学者为我们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举两个例子,陈岱老四处奔走,推动外国经济学研究会成立,希望能在国内进行交流,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才有了陈岱老“总体上否定,个别观点接受”这样的指导思想,才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另一个例子是,高鸿业教授为各高校的教师讲授西方学。目前已经不在教学第一线的清华大学黎诣远教授,中财大的陈德华教授等给我们这些后辈谈起当年自带凳子到高鸿业教授家里听课时的情形,都觉得受益匪浅。在90年教育部举办的各个高校的西方经济学师资研讨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到会教师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如果你连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有人告诉你,你会嘲笑别人问题简单?正是高鸿业等老一辈学者为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开设西方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国家才开始普及这门课程,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才较多地走出国门。

知识是具有积累和继承性的,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站在老师的肩膀上走过来的。不能因为一些老者的学术倾向就去否定他们为我们做出的一切。相反,我们应该为能够在这里争论这个问题而给他们记上一笔。

我不知道miaokong网友有没有老师,你不妨问问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1 18:14:5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0 22:47:00
就像samulson以他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来批评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4 19:28:00
以下是引用miaokong在2004-11-5 15:29:17的发言: 呵呵!这就是人大的悲哀,怎么还有人选修高、吴等人的课,请问你们究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什么?恐怕更多的是“文革”式的批判。真为人大还有这样的老师悲哀。

这位miaokong先生估计不是人大的学生。我先澄清一点,高老师早已不给研究生开课了,吴老师也只是在博士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和“经济学管理学前沿”两门必修课中各讲一次。客观地讲,高、吴两位先生确实对西方经济学没有什么原创性的贡献,而且不仅他们两人,49年以后在大陆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学基础理论都没有什么贡献。这不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形势使然。但高老师在1960年代翻译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80年代又重新翻译了《经济学》第十版,中国无数的经济学人都是从那里才知道原来还有与马克思完全不同的经济学。可以说这本书启蒙了整整一代经济学人。我估计这位miaokomg先生还很年轻,许多事情没有经历过。在1980年代初,诺大的中国没有一本西方经济学教材。我1986年上大学,就我所知,当时全国使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只有两本,一本是厉以宁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好像1983年出版),另一本是梁小民的《西方经济学导论》,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的特定,就是基本上只介绍几个结论,没有什么推导。厉以宁的书附有秦宛顺写的数学推导,但在当时很少有人能看懂,也没有人重视这些推导。高老师和吴老师于1988年编写了一套西方经济学教材,书名好像是《当代西方经济学》,我记不准了。这是国内第一套按照西方经济学自己的推理方式编写的教材,有一定的深度。直到1995年前后,许多高校还使用这套教材。高老师后来又主编了教育部指定的财经院校核心教材,吴老师主编了《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对国内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普及和深入起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全国高校没有几个人讲得了西方经济学,现在许多高校老一点的教师都是先在人民大学进修西方经济学,然后回去给学生讲。从这一点看,高老师和吴老师是有贡献的。至于说他们两人的水平,我举两个例子。吴老师在1987年翻译了英国经济学家艾伦的《数理经济学》,其中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都用到了。十年前我有幸去过高老师家三次,当时他还住在人大校内,每次去高老师都在看书,都是原版外文书,我第一次见到Kreps的《微观经济理论教程》就是在高老师家,这本书刚在美国出版,高老师正在看。

还有一位网友(似乎是在人大读的硕士和博士)讲到吴老师在课堂上大骂张五常,不知是不是这位朋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凡是和吴老师稍有接触的人就会知道恐怕不是这么回事。吴老师确实强烈反对张五常的观点,但如果说吴老师张口骂人,没几个人会相信。吴老师是一个非常有修养的人,对谁讲话都非常客气。但他们那一代人在思维和推理方式上确实有局限性,但那个时代的学者都是这样。就是今天,国内绝大多数的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也都这么写。这当然需要改进,但对他们那样年纪的人来说,已经不现实了。需要改进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如果因此而认为两位老师不值一提,那我不知道老一辈经济学者中,这位miaokong先生看得起谁?如果都像你这样?那你设想一下30年后的青年学子该如何评价你这样的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8 14:52:00
高老高风亮节.学术上更是很有造诣.我对他崇拜已久,可惜未曾有机会拜访他老人家(实际上,我也没那个资格不是?呵呵).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也不枉此生!愿老爷子身体健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9 10:07:00
说来说去,还是说不出高鸿业、吴易风等究竟在学术上有什么贡献,可见,把这些人捧得实在太高了。我觉得人大的学生实在是过于“敝帚自珍”了,其实,高鸿业、吴易风等人本没有什么学术贡献,只不过由于在特殊的年代率先进行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故而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以为他们真的就有什么本事。其实,不是他们的水平高,而是其他人的水平在那个时候实在太低了。不过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真正的学好西方经济学。但是,高鸿业、吴易风现在更多的是当了反面的角色,自己不求进取倒也罢了,对别人指手画脚,实在太过分了。高鸿业、吴易风他们喜欢什么本来是他们的自由,但他们对别人评头论足,就有失厚道。如果他们的评论能有助于学术的进步,那也无所谓,但是他们却不幸的成了我们经济学学术进步的障碍和绊脚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9 12:18:00

楼上这位有点过了;

东西文化本质都是差不多的,回头看我们的"中庸"

"中"-----不偏激,不委靡;

"庸"-----不易,即坚持,不作随风的墙头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9-11 10:34: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9-11 10:35: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