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国民经济管理
1715 0
2025-03-26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问题框架

为辅导本科生学习而撰写

2025.3.26

宏观经济学本质上是国家经济学,即:是一个要解释和实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以及克服或平缓经济周期等总量问题的理论经济学。

为此,必须首先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就业率(或失业率)、外汇收支等总量指标。其中的核心指标是GDP,因为后面这些总量指标与GDP都是关系密切的。例如,名义GDP除以物价水平就是实际GDP,例如GDP的潜在生产水平与劳动力就业质量数量密切关联,例如外汇收支从长期看与一国进出口密切相关。

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办法:

一是从一年销售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销售额)上统计,因为企业销售的最终产品最终由家庭、企业、政府以及国外四个部门购买的,所以,从从一年销售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销售额)上统计GDP就是将家庭消费支出(C)、企业投资支出(I,含存货投资)、政府采购支出(G,公共消费加公共投资)加净出口(出口减进口X-M=NX)的一年流量汇总即可;

二是从一年中市场主体分配到的收入加总(注意不能重复计算,且假设企业购买生产要素的支出全部转化为国民收入---但资本品的折旧留在企业),因此,GDP等于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要素收入减去上缴的税收加政府的返还)、政府净税收(税收减政府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企业折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报,企业的留存利润本质属于国民收入---家庭部门可支配收入实际上不包含这部分、所以实际上可以算作企业的收入<做理论分析时企业留存利润纳入国民收入>)。

两种GDP统计方法计算的结果应该一致,实际处理时如果收入法统计的GDP大于支出法按实际销售额统计的GDP、就将大于的这部分企业没有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存货投资算入I)。

那么,为什么企业购买的原料配件等中间产品的支出不计入GDP呢?这是因为他们的价值已经列入到最终产品价值里了,不能重复计算。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一点,资本品这种资产是以折旧的方式按其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至少1年以上)分年度收回投资的,而中间品是消耗品(即在生产时消耗自己形态直接转化为产品形态)---这就是不能重复计算的原因。

了解了GDP 的核算,我们就能定量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以及克服或平缓经济周期等总量问题了。

例如:

经济增长率就是统计年度GDP减基期年度GDP除以基期年度GDP。

经济不景气就可以理解为经济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趋势(例如长期平均经济增长率)。

经济周期就是经济不景气与经济繁荣(高于长期平均经济增长率)的交替循环。

此外,经济不景气也可以理解为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市场出清时的失业率,一般表现为自愿失业与劳动人口之比)的情况(因为如前所述,GDP水平与就业水平正相关、甚至具有稳定的统计相关);当然,如果经济景气但还是存在企业雇佣不足与家庭非自愿失业并存的情况,这往往是因为产业转型(即产业创新)导致的,这种情况属于非均衡增长(我们暂时不予讨论)。反之,短期的经济繁荣也可能出现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的情况(因为一些人因为高工资诱惑暂时去就业)但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水平只能维持在充分就业水上的增长率---这种长期均衡的分析是基于市场机制的价格弹性假设的、即供求均衡决定均衡价格、而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降、求大于供则导致价格上升。

那么,我们要问:

第一,如果经济不景气比较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例如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怎么形成的呢(按照市场机制的灵活性,这是不应该的)?面对这种情况,理论如何解释,政策如何实施呢?

第二,经济繁荣与经济萧条的交替循环几年才一个轮回?这种轮回是市场机制活力的表现还是市场机制的天生缺陷导致?如果是活力的必然代价,如何补偿“受害者”?如果是市场机制的天生缺陷导致,政府如何完善其机制?

第三,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实现增长么?为什么有的国家长期持续较快增长(例如进三步退一步)、有的国家长期持续较慢增长(例如进三步退两步)、有的国家停止增长?换句话说,发达国家能长期持续增长么,不发达国家能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么?

宏观经济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