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怎么许多内容被撤除掉了呢?
我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三种:
从某一时空的宏观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来说:
1、 马克思经济学是把政府计划领导的整个社会的生产行为看做为完全信息、理性的,因此,政府计划领导生产出来的整个社会的劳动产品就是符合整个社会需求量的产品量,这整个社会的劳动产品量就是社会的必要劳动使用价值量,从宏观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出发,这整个社会的劳动产品量或者社会必要劳动使用价值量对应的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F的分子T;
2、 f°的分子t°即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3、 还有就是t°×n(n是整个社会生产该必要的产品使用价值的人数),t°×n也是整个社会中个别劳动时间t的总和,t°×n=∑t1+t2+.。。。。。tn;(t1=t2=.。。。。。=tn,即同时性)
但是1和3都可以通过t°,主要是f°联系起来。
我个人见解:
在这个一时空的宏观社会经济系统中t°就是无差异的,即它是从社会总生产率F中按劳动人数平均(无差异)分割出来的f°的分母t°,从公式:F/n= f°可以看出,它本身又可以叠加为总的必要劳动时间t°×n或者∑t1+t2+.。。。。。tn。所以,一般而言t°就是资本论中的商品(资本论中社会必要产品与商品是同一个意思,可见,产品到商品的过程是0交易费用的)q°(平均产量或者使用价值量)对应的t°即“价值”。
一句话:马克思经济学是把政府计划领导的整个社会的生产行为看做为完全信息、理性的,把个人或者单个的厂商的劳动生产和消费看做为不完全信息、盲目的、不理性的,社会经济危机正是由于个人或者单个的厂商的劳动生产过量的生产与消费导致整个社会的供求不平衡所导致的,其实,把社会经济危机归罪于个人或者单个的厂商的劳动生产和消费看做为不完全信息、盲目的、不理性的,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要知道政府策略、计划和领导的生产、刺激社会消费的行为也不是完全信息、理性的,也是可能出错的,从历史上来看:许多国家或者政权的政府策略、计划和领导的生产、刺激社会消费的行为并不是由整个社会共同意志体现的,没有民主可言的,政府策略、计划和领导的生产、刺激社会消费的行为往往是有利于其利益群体的,所以,如果以把政府行为看做为完全信息、理性产生的经济学理论来指导社会经济活动,社会经济危机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近代就有许多例子可以佐证。
我的理论是政治方面实现真正的民主、还政于民,政府的策略、计划和领导的生产、刺激社会消费的行为本来就应该是由整个社会自下而上共同意志的体现!政府组织班子中的每一个人必须是整个社会自下而上共同选举的代表整个社会起码是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代言人;经济方面实现市场经济、让社会市场自组织、调节与政府策略、计划和领导干涉两方面同时进行,但是,在某一个时期可能会有市场多一点,而在某一个时期又可能会有计划多一点,那么,究竟在某一个时期是市场多一点还是计划多一点的选择是由市场中供求双方的信息较为对称还是政府对整个社会供求的信息较为完全来决定,这个决定不是某一个什么人物代表整个社会宣布的,而是整个社会民主的利益博弈的结果!呵呵!可能有点离题了!
另外,我又从某一时空的微观个人经济系统的角度来探索时间与空间的价值:
比如:个别边际生产率、个别必要边际生产率、个别劳动平均生产率、个别必要劳动平均生产率等等,由于概念太多一时不知道用什么符号,只能用文字来表述了。由于时间问题暂时说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