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非常惨烈的“后抽”】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里,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偶尔也有例外。那,还要从“证券沙龙”谈起。证券行业,大户和散户永远似乎是一对冤家,任何国家都一样。在沪市,当时有两种沙龙形式,一种叫“咖啡碰头”,另一种叫“鸽笼会”。
  “咖啡碰头”这是大户的方式,在南京路华联商厦边,有一家名叫“七重天”的场所,就是这类的代表,这里一杯咖啡加点心接近50元,当时社会平均工资才150元,喝3次就要准备饿一个月的肚子,大户们就是利用这样的“自然经济门槛”挡住了“另类”。每天,大户们专门利用这样的喝咖啡环境,谈论局势、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商讨在证券市场上的应对策略,逐渐,有的开始通过间接谈话,商量对倒接盘换头寸,有的,索性直接演讲,合力抬到多少点,打压多少点,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更见不得人的“黑幕会议”,举一个极端的比喻,可以是这样的---甲,把某号股票分三个星期从200元打压到120元给乙,乙付给甲的结帐按照180元价格结;丙,把某个股票从120元起步至220元全部让丁买走,按照200元“统算价格”结帐,中间过程细节全部不问、不计。
  股价暴涨暴跌,几乎无规律可言,散户简直沦为砧板上的鱼肉,由于当时涨跌停板制度被取消,施行T+0的“国际先进交易制度”,当天可以买入又马上抛出,股价单日波幅非常大,个股17%以上振幅是经常发生的,申华实业(现名申华控股)发生过一天时间里从6.7元涨到74元,尾盘再跌回7元的“盛况”,正是由于这样的奇迹经常出现,市场人员都被吊足了胃口,每时每刻追逐着这样的热点,甚至走路很慢的老太太也喜欢追求这样的事件发生到自己的头上,笔者就亲眼见过一名老妇人在68元追进申华,当天就被深套不能动弹的情况,直到当天下午市场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言:“听说他们要做到148元去……”,收盘,她是真的不能动弹了,跪坐在证券营业部的门庭水泥地上,任周围人怎么劝说安慰,都无济于事,脸上毫无表情,泪痕已经凝固,眼睛是干枯的……“鸽笼会”这是散户的方式。上海的GDP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强,但是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利润全部无偿以划拨、统筹、支援的形式流向全国各地,非但如此,中央还以支内、支援小三线、大三线建设、重点工程会战等形式,有时是以抽调一个班组、一个车间为单位,分散充实祖国内地工厂的建设,有的索性以行政命令手段对完整的一个企业进行整体内迁,四川省的东方电机(上市公司)其前身就是上海兴业电工机械厂,济南轻骑、南方摩托、嘉陵工业、扬子石化……几乎每个内地企业都有上海人的扎根,我家族25口人中,竟然有12人以家庭为单位随企业整体搬迁,有的到四川德阳、有的到武汉西区。但,即便是这样的人口分流,还是比不上资金对上海的抽血,直到1990年,上海的人均住房面积仍然只有4平方米,成了国际的笑话,也经常被其他省市的人当作笑料讲。“鸽笼会”,就是这样的大环境下的产物,因为散户经常在石库门(一种起源于30年代的老式建筑)的亭子间或鸽笼旁“召开”而得名。
  会议得主要形式就是抽烟,8平方米的地板上,安安静静地坐着或依墙蹲着15个人!带头大哥身份的人会率先发表观点,手里拿的,通常不是报纸,而是一幅晚饭时间已经动用各种绘图工具精心制作完成的K线分析图纸(当时普通家庭没有电脑),自认为“技术不行”者会主动一圈一圈地散发香烟,室内烟雾腾腾,开窗似乎也没啥用,如果地板下面有敲动声,说明有“老人”迟到了,或有“新人”加入了,此时,坐在那个地板封口盖板区域的几个人就要主动站起,挪位置,好让地板盖板开启,盖板下面,一段接近60度的木质楼梯陡坡上,又站立了4个人要上来……这种“会议”,最后自然而然地扩展到街头、广场。于是,散户套住庄稼的奇迹也发生在广场会议上!人民广场,是上海最大的公共广场,广场会议成熟到一定阶段,成为了散户协调自发集体行动的场所,有一个叫“大块头”的人,凭着扎实的技术功底,练就了一张铁嘴,周线级别的指数位置基本被计算到80%以上成功率,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终于,有了“信徒”---茫茫草原上,角马的数量占据第一,卷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加起来的合力可以压死狮子1亿次,可以撞死狮子10亿次,但是,狮子数量没有减少,竟然还活得好好的,股市里是什么情况?1550点那夜,电台里一些股评家翻来覆去地说:“也许我们正坐在即将发射的火箭上,自己还全然不知”,某些技术派正在叫嚣“中国指数2800点不是梦,指日可待”,但广场“大块头”们却在大叫“明天不走就崩盘”。观点截然相反,群体也完全对立,只有一方是正确的,到底谁是正确的?等待市场检验,当时,一个超级大户的资金是500来万,一个普通大户的资金50万,200多人是一股犹如铁军的力量。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K线的实体很小,成交量也不大,之所以不大,是因为散户的方向性虽然是一致的,但时间上做不到合力统一,对大户来说,他们闹不懂哪来那么多小额抛盘,1手的,5手的,最多20手的,于是,顶,第二天,还是合力顶,到了第三天,也硬着头皮顶,但已经出现部分大户弹尽粮绝的情况,这一天是一根阳线,但是,看懂技术分析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根开盘位置很低的阳线,收盘还未吃掉昨天收盘的一半,必有大事发生!
  果然,次日跳空暴跌,仅仅30个交易日,就从1550跌倒980点,股价缩水40%,大户们严重被套,但当时大户被允许透支炒股,出现了自己舱位被打穿归零,还造成了借贷的国家银行的资金也深度被套的情况,于是,一场自救搭火梯行动在某个角落的“总导演”的指挥下,很快展开,核心内容是这样的:券商再借贷资金给大户们,把行情做到1400点,这样,有40%的利润可操作,又可以在其他利益群体套在1550点上方不能解套的情况下,自己能在1370点附近清仓或者“壮士断臂”,散户还会在这里帮助锁舱、甚至加舱!
  于是,一个完美的向2200点攻击的坡度产生了,结果,非但没有出现2200点,就连1400点都未看到,这里是一个非常惨烈的“后抽”,关于后抽的介绍,我在其他技术分析帖子里已经讲过,这里不再敖述。目前电视台里,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股评家(我不想点他的名字)当时在这轮行情中,就从150万元的大户,账户仅剩190元而被扫地出门,永远沦落为一名市场的旁观者,现在,他说的很准,没有这样的经历,是不会这样准的。技术分析,不是说出来的,是靠黄金白银堆出来的。
  (之四)【那一年,我参加了朝廷的护盘】
  1993年12月24日,告别合伙炒股,我第一次以个人账户买了一个股票,兴业房产,当时不懂技术分析,要是现在,我是坚决不愿在这个位置买入的:长期均线向下、加上突然向下发生跳空缺口,这通常是一波杀人行情的开始。我的肚间挂着一个沿海城市刚刚流行起来的腰包,这通常是大款的象征---昂首阔步走进了一个营业部,本来,还打算咨询一下场子里有经验的”老人“,但是,我充分失望了---我马上被一群阿姨叔叔们围住,靠,原来,赌了半天,他们比俺更混蛋,啥都不懂。
  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很深沉地开口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回味起来,虽然比不上当年“做多中国”的庄稼吕梁,但至少跟啸夹子有的一拼:“现在所有劳动者的房子都不大,人均4平方米左右,况且劳动者都有孩子,孩子还要结婚,结婚需要房子,结婚后还要产生新的劳动者,新的劳动者需要房子,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四代同堂将成为社会现象,房产市场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将呈现爆炸式增长!”【
www.tradexec.com.cn 投资经验荟萃】
  然后,头也不回地把手伸进了柜台窗口:“买兴业房产,300股!”数字很吉利:20.28元,各种花费扣除,花费6128元(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22万元),也是一个吉利的数字!由于这是电脑撮合形成的成交即时价格,并不是刻意填写的,加上先前他们用5分钟才回味领悟过来的伟哥豪语,后面的阿姨们惊讶的下巴长得老大,直到我出门,走上50米外的广场,还看到他们向我眺望。2周以后,我再次到柜台填写单子,22.18元全部抛出,人生的第一桶金600元,这是当时普通家庭半年的储蓄啊!
  紧接着,上证指数历史上最惨烈的后抽发生了,很多人特别是散户,在没有套在1550的大顶上,而是套在看上去非常像换档上升的1300点坡度上,转眼就跌倒了拦腰一刀的777点,这是一个神奇数字,也是一个黄金分割位置,如果在此止跌,则反转成立,涨到2200点没问题,要是下跌,那么后面等待的将再是一波更猛烈的伸手断手,伸脚断脚行情,散户群体早已弹尽粮绝,部分机构也深套其中,于是,市场全部的目光都转向了朝廷。
  大盘在人们不经意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要大部分小型股票发生3%以上的跌幅,立即有一双神秘的手,把申能股份托住,托得是那么的气概,托的是那么的藐视一切---申能的分时图上,即不是涨停板,也不是跌停板,而是在不涨不跌的0位上,拉了一道横线:8.18元,上档买盘和下档卖盘都是8.18元,封的数量让你有一种“电脑死机”的错觉:999999手!你若想买,要盖过它1分钱才能买到,你要卖,贴住它卖就照单全收。这是一个权重股,作用跟现在的中国石化一样,只要它不跌,其他小股票跌得再多,指数也非常漂亮。于是,我有了这样一个遐想:虽然1300点的后抽被我逃过了,没有参加,但现在,如果这是真的朝廷出手,那么,这个主力哥哥一定实力很强,强到3枪也打不死的程度,何不跟它一把,说不定他们有某种默契会采取大比例送股作为要价,甚至私下已经谈妥呢?
  于是,填写8.19元单子递了进去,立即成交,站在了主力哥哥的肩膀上,参与了朝廷的护盘,这段历史,惊心动魄,值得自豪,自豪到让我第一个2@离我而去。申能在走横线的时候,其他小股票竟然选择加速赶底,拼命暴跌,我看着一个股票从17元跌没多长时间就到7元,申能还是屹立在8.18元,整整10天!
  7元的股票们给脸不要脸,又从7元向4元出发,大家现在在图上看到的那个平台,就是我参与过的那次托市行情,其实,很多股票早已滑向500点位置,但指数却显示,刚刚破位700点,777点保卫战由此宣告结束。随着大量小股票的不断下跌,投资价值逐渐显露:也到了30倍左右,申能的部分主力开始变节,部分参与者也开始犹豫,申能最后几天竟然出现了8.15元的“漏板”,逐渐,“漏板”的分钟数越来越多,主力被迫弃守防线,此时,大象股马钢、石化都已经出现2元的价格,申能的股价,只能像秋天的叶子,随风飘落,7元,6元,5元,4元,,,,,,大盘击穿400点时,散户大厅只有寥寥数人,安静的就像太平间,只有空调机在呼呼作响,隐约还能听到女人的抽泣声。325点那一刻,电脑记录下申能的最低点:3.05元。 
  也是在这轮波段中,中国股市出现了第一个自杀者。股民康某某,吃进一个做桶装矿泉水的企业“延中实业“(现名“方正科技“600601),股价数度反复,累计亏损6500元(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25万元),悬梁自尽。没多久,大势转好,股价在悬梁的位置迅速实现翻番。一直到2007年的今天,中国股市依然是这样一条铁律:无论你套的多深,只要捂住不放,终有解套之日。这让价值派们始终觉得很无奈,但,这是事实。
  其实,老股民都有这样一段经历,只不过我将这些“文字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