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种类、价格
  种类、北京埠外/内地区邮购(含邮资)价格:
  初试:
  (1)政治经济学笔记(林岗等,30元/25元)
  (2)政治经济学内部习题集(30元/25元)
  (3)西方经济学微观(方福前,30元/25元);
  (4)西方经济学宏观(吴汉洪,30元/25元);
  (5)西方经济学内部习题集(30元/30元);
  
  复试:
  (6)货币银行学研究生笔记(沈伟基,30元/25元);
  (7)货币银行学本科生笔记(沈伟基,30元/25元);
  (8)货币银行学研究生笔记(瞿 强,30元/25元);
  (9)货币银行学题库及答案(30元/25元);
  (10)沈伟基货币银行学自用讲义(黄 达、30元/25元);
  
  (11)公司财务笔记(向 东,30元/25元);     
  (12)商业银行笔记(朱毅峰,20元/20元);
  (13)证券投资笔记(吴晓求,20元/20元)。  
  (14)金融工程学研究生笔记(林清泉,30元/25元);
  
  (15)保险学笔记(张洪涛,30元/25元);
  
  (16)财政学研究生笔记(安体富,30元/25元);
  (17)财政学本科生笔记(朱 青,30元/25元);
  (18)税制本科生笔记 (钱 晟,30元/25元);
    
二、笔记所属各专业
  金融学专业:  (1)(2)(3)(4)(5)(6)(7)(8)(9)(10)(11)(12)(13)
  风险投资:   (1)(2)(3)(4)(5)(6)(7)(8)(9)(10)(11)(13)
  金融工程:   (1)(2)(3)(4)(5)(6)(7)(8)(9)(10)(14)
  保险专业:   (1)(2)(3)(4)(5)(15)
  财政专业:   (1)(2)(3)(4)(5)(16)(17)(18)
三、笔记概述
  《政治经济学笔记》--为参考书目《政治经济学》中主编之一林岗及其他老师联合授课之笔记,习题集则为近年政治经济学各类考试的重点、难点、疑点之解释。
《西方经济学笔记》--为方福前老师主讲,他是2003年度全国优秀老师人大唯一获得者,另一主讲为吴汉洪老师,是大家考研用西方经济学教材主编之一。高鸿业老师因年事已高,不再参与教学,所以前面两位老师的授课基本代表了人大西方经济学最高水平。习题集则是平时练习、考试之基本训练。
  《货币银行学本科生笔记》--本科生刚上货币银行学时,学科基础还不充分,所以货币银行学更多的是从广度上讲,是金融学水平提高的必要基础。
  《货币银行学研究生笔记》(沈伟基/瞿 强)--研究生相对来说学科基础已较为充分了,所以货币银行学讲的更为深入,也更偏重理论分析,而考研选拔的是接近甚至是达到研究生水平的考生。瞿强与沈伟基老师,为两大核心出题人,所以其笔记作用可见一般。   
  本科生笔记是根据《货币银行学》即04年版《金融学》之核心之一而来。不过当初黄老先生说《货币银行学》作为全国通用之教材,为尊重部分院校的学术观点和教材推行,所以并没有提出所谓的人大金融观点,更多的是将各观点汇集,主要是怕没时间处理日后可能存在的争议,毕竟人大金融理论与其他院校的理论观点相比,存在不小的差异,这也是考研复习、答题中尤其要注意的问题。而本科生、研究生笔记主要源于针对本校学生的授课,则不存在这些顾虑,所以授课时,内容更为具体,观点相对明确,尤其是在有可能存在“陷阱”的地方,更是大笔着墨,这些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复习、答题,都可以省不少时间、少走诸多弯路。
  《沈伟基货币银行学自用讲义》--其真正作者是黄达老师,是黄老先生最近自己用电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费了不少心血。沈老师讲课甚至连理论研究体系都是按这个讲义来。这个讲义也可谓是《研究生笔记》的母本。讲义所对应的教材则是《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修订版、黄达、人大出版社),这个教材好象没全国发行,主要在人大硕士、博士或其他一些对人大金融理论有兴趣的人中流转,内容精炼、观点明确,易于把握,能买上一本绝对没错,不过好象已经脱销。其实整个人大金融理论无非就是黄老先生的理论,所以他的东西就不再多讳言了。
  《货币银行题库及答案》(人大版)--也就是大家最近比较关注的,简称《题库》,是财金学院大大小小考试题的原型,前些年苦于人手、时间紧迫,没能提供答案,现终于把答案补充完整了,可谓是几位同学倾情奉献,05年考题中就有几道原题出自其中。到时大家也可以从中领略一下财金学院的出题风格、研究重点,并藉此揣度一下下次考题的大致方向,甚至是在时间无多时,作为货币银行学突击用不乏奇效,但突击我们是历来不主张,还是多平时积累。
  《金融工程学研究生笔记》、《公司财务笔记》均为出题老师主讲,且是唯一出题老师主讲,所以不赘述了。
  这几门笔记综合起来,并以教材为基础,相信最难的货币银行学部分不搞定也难,如果有机会再听听相关课程,那就更稳妥了。
  其他各专业的笔记选择原则与上述情况类似,为节约篇幅,就一言蔽之了。
  不过必须特别提醒的是,大家首先一定要以教材为基础,不能以为有了笔记便万事大吉,不要忘了万丈高楼只有平地起!笔记一定要结合教材,并以之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不能舍本逐末,只有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否则适得其反,任何割离势必会影响最后的复习效果乃至考试结果!这也是当初诸位斑竹在提供笔记问题上的最大分歧所在,当时尤以zhm001师兄最为反对,但考虑到在专业课上又某种程度实实在在地存在信息不对称,几经考虑最后是zhm001师兄选择保留意见,并希望在提供笔记的同时,一定要提醒大家在笔记使用上必须注意的问题,也就是本段话的由来。
  关于专业杂志,觉得不用看太多,一方面是基于近年某些杂志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是基于考试性价比问题。充其量把近年财金学院老师发表的文章复印下来、揣摸一下基本够用,终究时间宝贵。如果仍觉不放心,也可多看一些自认为写得较好的文章,兴许答题时能用上,用好了也是得分亮点,但一旦与老师的观点相悖,则有可能出现风险,这方面的衡量就自己把握了。
    
联系方式:QQ:13509515 电话:1398918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