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案例库
1238 0
2007-03-0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   有关“沃尔玛收购好又多股权”的传闻在沸沸扬扬许久之后,昨日终于得到正式,沃尔玛收购了好又多35%的股权,并计划在2010年左右进一步扩大股权比例,从而成为控股股东.

有关“沃尔玛收购好又多股权”的传闻在沸沸扬扬许久之后,终于得到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下称“沃尔玛”)方面的证实。

昨日,沃尔玛副董事长麦道克(Michael Duke)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了购买Bounteous Company Ltd.(下称“BCL”)公司35%股权的协议,BCL公司在中国运营好又多超市。瑞士信贷是沃尔玛此次投资项目的金融顾问,好又多的金融顾问是瑞银投资银行。

麦道克说:“通过对好又多的投资,我们有机会扩大在中国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个零售市场上的业务,这是我们增加在华零售业务规模的重要一步,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做我们所擅长的工作,即为顾客提供不断改进的服务、高品质的创新商品以及天天平价。”

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董玉国表示,沃尔玛和好又多一年多前就开始商业谈判了,由于双方都有明显的合作需求,各自的优势互补性也非常明显,所以谈判工作比较顺利,目前该收购协议已通过了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正式批准。沃尔玛计划在2010年左右进一步扩大股权比例,从而成为好又多的控股股东。

根据收购协议,沃尔玛收购BCL公司35%股权之后,好又多还将继续采用“好又多”的名称运营,双方公司也将继续新店的拓展。在取决于一些条件之后,沃尔玛将会在今后成为控股股东。

之前一直有传闻“收购金额为10亿美元”。不过,在昨日记者采访中,沃尔玛和好又多双方都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透露具体金额。

BCL公司在诚达集团创始人于曰江的领导下于1996年创办了好又多超市,首家门店设于广州的好又多超市,是中国大型零售超市行业的开拓者之一。

好又多商场的平均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从3000平方米到2.5万平方米,经营各种食品、非食品和服装。好又多现有31000多名员工,目前下属五个区域事业部:华南事业部、华西事业部、华东事业部、江苏安徽事业部及华北事业部。

好又多董事长于曰江说:“随着我们受益于沃尔玛在物流与营运方面的经验,这次合作使好又多的顾客服务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也为我们的供应商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有可能进入沃尔玛全球供应网络提供了新的机遇。”

董玉国表示,从沃尔玛和好又多在中国现有店面布局来看,互补性很大,而且国家相关部门早已出台法规要求大卖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较好的零售市场大环境之下,双方门店布局今后也不会出现重复冲突。

记者获悉,双方公司还将继续开设各自名称的门店,好又多的下一步开店计划不会受到影响,好又多的经营管理层也不会发生变化,更不会发生裁员的现象。目前,沃尔玛和好又多的双方核心管理团队已经坐到一起,开始全面评估好又多的“顾客服务”、“商品配置”等工作,以便于尽快提出改进性方案。(梁振鹏)

谁是最大的赢家

以这样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无论对于曰江抑或好又多而言,可能都是最好的结果。虽然谜底揭晓的一刻,人们以一种近乎漠然的态度接受了这个“传言”已久的事实,但中国零售业麻痹的神经还是免不了感受到些许阵痛。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收购行动的当事双方:一个是世界500强排名第一的全球首富沃尔玛;另一个则是在中国零售市场最“声名显赫”的“麻烦大王”好又多。

好又多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轨迹,经典得一如MBA的教材。

自1997年在广州开设第一家超市至2002年底,好又多在内地总计仅开出10家门店。但进入2003年,好又多一年开店超过17家。在2004年初商务部开出的2003年中国连锁业30强(包括外资企业)名单中,好又多以90多家分店成为目前在内地开店最多的外资零售商。我们不敢妄言,好又多当初“疯狂”的开店动机是否就是行内揣测的“做大后卖掉”。但随着门店总数的急速扩张,好又多2003年以后,明显爆发管理、人才、供货、结款等“虚胖症”。

也是在这个时候,业内开始流传好又多要卖的消息。2004年11月,于曰江曾向广州媒体表示总部将由上海迁回广州,并准备上市。但年底,沃尔玛收购好又多的消息就开始浮出水面。令人吃惊的是,好又多对此次的收购“传闻”反应强烈,就在好又多高调否认收购传闻的同时,国内两家知名零售企业的负责人却向记者表示,好又多正在与其接触,希望洽谈收购事宜。

这似乎又陷入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一方面,好又多不断辟谣收购事宜;另一方面,却接二连三接触下家买手。对于这种“分裂”行为,有行内分析人士认为,好又多白手起家,零售模式起初学正大万客隆,接着又向家乐福模式靠拢,其遵循的“拿来主义”令其有超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及本土化能力,但这种变化的理念让好又多过于灵活,容易导致投机心态和行为反复。好又多对收购价格期望值一向较高,这可以从好又多卖价从传闻中的20亿美元降至10亿美元窥见一斑。另一方面好又多一直对供应商心存很大的畏惧,这两个原因碰撞一起,使其很难作出果断决策。不过,就目前结果来看,好又多似乎找到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在关键时刻转手沃尔玛,不能不承认,这宗交易里,无论是好又多还是于曰江,都应该是最大的赢家。

同样的赢家可能还有沃尔玛。自从2004年12月11日之后,人们就一直期待,这个全球首富在转折点之后会发生什么,但沃尔玛一直按兵不动。当时还在任沃尔玛中国总裁的张嘉声解释,沃尔玛在中国收购的成本大于开店的成本。这样的决策换来的是沃尔玛中国扩张乏力,销售总额跌出商务部连锁业30强,中国区总裁辞职。还有,沃尔玛最强劲的对手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无限风光。

现在,沃尔玛的另一强劲对手,排名世界零售企业第三的特易购(TESCO)也加入阵营,它收购乐购90%的股份之后,轻松占领沃尔玛最为软肋的华东市场。还有欧尚,与家乐福流着同样法兰西血液的兄弟,买下我国台湾大润发股份后,成功跳入内地市场。但在中国,沃尔玛至今却还没有过一桩成功的收购。一夕之间,原本与沃尔玛实力相差悬殊的对手,却成了其中国区最有力的争夺者。

收购好又多,可能是扭转局面最具挑战性的一个布局。沃尔玛截至2007年1月,已开出74家门店,加上好又多的101家门店,它将顺理成章地在中国市场取得领先地位,不仅占据全局优势,而且轻松进入此前未曾染指的广州、佛山、西安、中山、杭州等门户重镇。抓住这一契机,沃尔玛就有可能在中国零售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梁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