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101 1
2012-05-23
近日有媒体曝光,部分地区出现了蔬菜商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白菜进行保鲜的现象。另外,山药、蘑菇等蔬菜也被曝出使用甲醛溶液喷洒和浸泡。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畸、致癌物质,甲醛居然走上餐桌,无疑是置公众健康权益于不顾的恶例。而由于甲醛目前并不在农药残留检验范围内,其检测尚没有国家标准,对消费者的身体危害更不容易被发现。
面对这一问题,在期待有关部门加强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外,对于含甲醛蔬菜检测难的现状,目前是否存在其他方式进行参考和衡量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咨前往总部位于北京的第三方检测机构PONY谱尼测试,向相关专家进行咨询。
据PONY谱尼测试专家介绍,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水溶液称福尔马林。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甲醛为致畸、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将导致基因突变。在2011年5月卫生部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删除了甲醛、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等,意味着这些化学品将不得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但目前国内并没有食品甲醛含量的国家标准,也没有完全相对应的检测标准。不过仍有一些标准可以作为检测的参考。例如,自从2002年以来,日本及欧洲媒体纷纷报道“中国产香菇中含有甲醛”,这一事件引起中国ZF的高度关注,给中国香菇产业带来极为不利影响。经中国质检总局与日方紧急磋商,我国出台了香菇甲醛的暂定限量标准,暂定香菇甲醛的限量标准,其中鲜香菇不高于63mg/kg,干香菇不高于300mg/kg。此外,进出口食品中甲醛含量测定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PONY谱尼测试专家建议广大蔬菜生产经销商家,应恪守诚信原则,拒绝将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引入产品。如自身缺乏相应检测能力,建议与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从而确保产品品质,保障百姓健康安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31 18:18:12
劣质胶囊危害大 六价铬毒是祸首
甚嚣尘上的“毒胶囊”事件,随着媒体的曝光和有关政策的不断出台,正在得到进一步的管控。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凡是6月1日仍然没有完成批批检的药品批次,一律暂停销售使用。
据悉,药用胶囊之所以会发生铬超标,是因为一些企业在制作胶囊时,使用工业明胶代替了药用明胶。那么,含铬胶囊为何有如此危害,这些铬化合物被人体摄入的健康风险该如何评估?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在食药检测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第三方检测机构PONY谱尼测试,寻求专家的解答。
据PONY谱尼测试专家介绍,铬是一种银白色金属,以三价和六价化合物较为常见。铬的毒性与其存在形式有关,通常认为金属铬毒性最小。三价铬的毒性较低,是用来制作皮革鞣制剂的主要成分之一;而六价铬毒性最大,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可致癌。所以“毒胶囊”之毒,关键是指其中的六价铬化合物。
合格的药用明胶所用的猪皮和牛皮应是未经铬盐鞣制或未经有害金属污染的制革生皮或新鲜皮、冷冻皮;制革厂的边角料由于含有鞣质剂,只能用来生产工业明胶。但是,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是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另外,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因此,想要准确评价工业明胶的风险和药用空心胶囊的毒性,就需要了解其中六价铬的含量。不过目前中国药典规定的空心胶囊中铬的检测方法,是以总铬含量为主要依据,尚无专门的六价铬含量检测标准。不过六价铬的检测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在实际管控过程中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PONY谱尼测试专家提醒广大胶囊生产企业和药品厂商,应根据国家食药监局的要求,尽快落实所有批次产品自检,如自身检测能力有限,宜借助具有先进技术设备和相应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维护产品信誉,保障质量安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