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2-5-30 12:00:08
zf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12:05:36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12:15:13
同意,什么中国模式,都是借口,为了掩盖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13:51:58
嗯,大致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14:00:34
加中国模式,主要是为了便于突破旧有体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16:43:20
秦始皇 永远的牛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16:51:44
中国一向的夸大模式,将ZF功能无限扩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17:50:36
非常赞同!同样非常鄙视“中国特殊国情”等词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21:00:35
mhymark 发表于 2012-5-30 10:18
经济学知识是普世的?

真可笑
为什么?虽然不能说经济学里的任何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至少有很多原理和定理是适用于任何社会状态的,具备一般性。你为什么说没有普世理论,给个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21:12:16
经济的发展不是总要强调标新立异,在普世价值得到认可的现代,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内在的内容,一味提出区别是否是一种对问题和怪像的回避,这种提法是否可以暂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22:57:07
很受启发,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23:35:02
没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0 23:43:44
哈,所谓的特殊模式就是ZG特色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1 02:38:53
从近30年的经验可知,市场化的改革和开放而不是强势ZF造就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市场经济的效率来自1)私有产权提供的激励;2)劳动力市场上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3)价格信号反映了供需状况,比ZF更有效地指导了资源的配置。 经济学早已揭示了这几条原理,不存在特殊的“中国模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财经时事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433101

(1)作者以上论述极为精彩,抄写下来,学习中。。。
(2)按照制度变迁基本理论,所谓强势ZF推动制度变迁和社会变迁,个人认为,还是存在的。具体的情况,建议从比较生产率,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政策引导,以及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及资源禀赋理论)与国际分工现实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他方面,因为个人不熟悉,不敢妄言。
(3)关于作者论述的第三段,很遗憾,不能苟同。个人以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永远没有过度或超前一说。尤其在我国,无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交通地理、能源地理、物流地理等等来看,我们的基本区域经济框架还停留在3000、4000年以前的大框架下,现在的所谓二元经济和城市群带的首位城市对其他城市财富的集聚(而非扩散)效应,也决定了我们的经济基础设施能力,对于基本的经济要素输送和交流能力,也还停留在现代文明的“史前阶段”。当然,从网络经济理论来看,以上提到的所有基础设施类建设,也应当有网络效应(即边际成本递减和反规模经济的效应等),这个和我们对现实的观察正相反。但或不应因此否认第一代中国式量宽(四万亿)的积极作用。个人以为,近现代历史上,凡大国之崛起,都有此方面悲壮和伟大恢弘的建设过程。比如美国沿着五大湖的运河体系的开发,英国从北到南的水陆-河海运输体系。以及前苏联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等等,很难想像,没有老摩根嫡系一群早期私募巨头们的远见、华工的血汗和生命;没有斯大林斗士智慧到近乎“**”境界地征集各类不同政jian者们到严酷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建设大铁路;如今的美国和俄罗斯难以拥有和有效控制如此广袤的领土。想来,中国的情况,也很类似吧。
P.S. 从金融的角度看,交通类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和盈亏评价,应有跨期或代际效应(财富转移或成本分摊),或不应简单地从短期或时点(比如2-3年或3-5年)上来评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1 05:16:23
中国潜力必须巨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1 09:51:30
中国特色模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1 11:14:41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1 12:33:2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1 12:39:18
应该不存在特殊的中国模式,可能会有点中国经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1 12:41:36
不能片面的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31 14:53: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6 14:03:40
kingzhaopeng 发表于 2012-5-29 09:21
不完全赞同观点,楼主对经济史很是关注,改革开发没有错,张五常(2009)就说过,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是改革 ...
说的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6 14:04:13
观点有待深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4 11:50:24
骗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6 16:04:23
谈不上中国模式,最多是中国大陆的发展经验。并且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远没有到可以放下心来总结经验的时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