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5.我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部分推理得到了书本的支持2012.5.29
我不是自然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和理工医科知识大补课之前主要攻读社会科学和历史,几年前才转向自然科学和理工医科本科教材的系统补习,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思考。《千万个未解之谜》的学习是上述补习内容之一,因为是家藏书,看的较早,许多内容一带而过,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最近重读此书,化学元素是怎样产生的一节(位于第十册的结尾部分2762页)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证实了我的上述认识是正确的。有没有超重元素一节(第2763-2764页)介绍了1982年德国的阿姆布拉斯特等11人用铁离子轰击金属铋而得到了第109号元素,证实了我关于氢元素以外所有其他的化学元素都可能是由别的化学元素组成的推论是正确的。当然,核裂变与其他“人工”化学元素的发现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我的上述认识也来源于此。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重力环境可能是不同化学元素形成的主要基础,因此不同星球上的化学元素未必完全相同,太阳与银核的化学元素可能远比地球丰富。并且,从质子与核外电子,银核与太阳等银河系其他恒星的关系推测,太阳等银河系的其他恒星很可能由反物质组成。其次,从我分析不同化学元素质子与中子的关系发现越重的化学元素中子越多,因此核裂变有多余中子释放,而核聚变要有相应中子的转变和获取。无论核裂变还是核聚变,都可能有许多种排列组合,核裂变、核聚变的条件及某种排列组合何以诞生,需要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