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基石投资者不行? 英国《金融时报》 
Lex专栏 
一家公司上市需要多少家投行协助?正在筹划IPO的寿险商中国人保(PICC)遴选出了17家。“换一个灯泡需要多少人”的老笑话在这里必须改一改了。这些投行是否有机会赚到承销费,要看他们能不能拉到基石投资者。到香港上市的公司多数都想要基石投资者,中国人保便是最新一例。这种趋势不健康。
在IPO中,基石投资者获得约定数量的股票,但也必须接受持股锁定期。早早敲定大牌投资者有利于招股,但事先留出大量股票给基石投资者就好象A计划——让投资者相信企业的价值和前景——还没尝试,便要实施B计划了。
这种做法在亚洲很是盛行。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香港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股发行市场,过去三年间的招股规模比仅次于它的竞争对手纽约高出三分之一。今年以来,基石投资者的认购股份已占到香港新股发行的30%。Dealogic数据显示,这个比例比过去15年中的任何时候都要高。今年以来新股发行总额为33亿美元,仅为2011年同期水平的五分之一。因此各家投行都在拼命招揽生意。中国人保预计将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总招股规模多于60亿美元,因此这将是一宗至关重要的IPO。如果最终有12家以上的投行参与该公司IPO,这将刷新世界纪录。
市况波动时,企业会急于“消除”发行中的风险。让许多投行一起参与进来,并且预售大部分股票,可能有助于消除风险。但是,这样一来,过程管理就占据主导地位,而推销企业的艺术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换一个灯泡需要多少人?在这个笑话中,如果是投行家的话,那么一个就够了:这个人拿稳灯泡,世界绕着他转。到香港上市的企业似乎认为,市场会绕着他们转。“基石俱乐部”以外的投资者,应当想想这种安稳的交易传递出的信号——为何需要这种安抚巾(comfort blanket)?还有流动性的降低。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