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3-4-15 12:40:14
路过,打酱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5 12:46:00
按照时间上推断,估计是一个学生将文章卖给了另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6 09:55:15
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6 10:06:5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6 16:00:27
世风日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0 13:31:24
关注后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0 14:04:2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0 15:35:43
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0 15:53:00
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0 19:26:4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0 19:29:2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5 09:09:4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8 20:26:3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6 09:53:05
路过,打酱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6 14:49:50
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0 09:47:3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31 11:11:35
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31 22:42:0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1 12:11:4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6 15:41:11
这个有点太奇葩了吧,两个作者要是不认识的话,估计又是一场官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3 22:23:52
这种事情后续是怎么处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9 10:52:5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31 20:05:20
要说是两个作者不认识,有点不可思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4 00:51:18
或者是某种交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25 18:53:29
厉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6-18 14:27:02
这种情况确实非常罕见且严重违背学术规范。如果两篇论文的内容相似度接近100%,这通常意味着存在抄袭或者自我抄袭的情况,即一位作者将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未经适当引用就提交发表。但在你描述的情况下,更可能的情况是两位不同的作者独立完成了几乎完全相同的研究工作,然后各自投稿并被接受。

然而,鉴于这种情况的罕见性,另一种可能性是其中一篇论文(或者两篇)实际上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重复提交了同一份稿件,并且因为期刊审稿过程中的疏漏而都被接受了。这可能是由于沟通失误、系统错误或作者对于论文状态的误解造成的。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种高相似度的发表都是学术界所不能容忍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 如果是独立完成的相似研究,两位作者应该在了解对方工作后协商解决办法,比如合并为一篇文章共同署名发表,或者由一人撤回其论文以避免重复出版。

2. 如果是重复提交的情况,应立即通知期刊编辑部,并可能需要撤回其中一篇或两篇论文,具体取决于情况和期刊的政策。期刊可能会要求作者提供解释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包括但不仅限于发表更正声明、撤稿以及对作者未来投稿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在学术领域中保持诚信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有损于这一原则的行为都可能对个人职业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并损害整个研究领域的声誉。如果你发现了此类问题,建议向相关的期刊编辑或机构报告此事,以便他们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来纠正错误并维护学术诚信。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