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外行 发表于 2012-6-6 09:01 
楼主说:产品差异能够支持技术升级吗?能够让国家强大吗?
不才认为,忽视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这是诺斯 ...
“强盗”逻辑
1,地理条件与市场扩张:欧洲地理条件导致“产品差异大”和“水路运费低”,这使得发展商品交换具有盈利,于是商品市场发展起来
评:中国南北方地理条件迥异,物产不同,加之中国的天然河道有利,自公元前1000多年起,已开始开凿区域性运河沟通不同水域,秦时造灵渠(南部),郑国渠(西部),隋时造大运河(南部和东部),元时造京杭大运河(南部和东部),同时期欧洲只依靠较少的天然河道,造船费用与技术明显中国也超前于欧洲,水陆运费同时期中国应该远低于欧洲。且国内交易不用支付高关税。照你的观点,商品市场应该发展远高于欧洲。事实上,也是这样的。
2,市场扩张和劳动分工的良性互动:市场扩张引起生产扩大,导致操作过程的分工,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就有利于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评:由于论证1,中国的劳动分工远高于欧洲,中国在纺织,机械,运输,金属,食品等领域,在16世纪前全面领先于欧洲,而中国的市场也进一步扩张并领先欧洲。
3,分工和技术创新分工又刺激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评:这个是值得商榷的。疑问,在17世纪为什么中国食品制造,纺织分工那么细,却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技术创新,相对分工粗糙的欧洲却有??
4,市场扩张所带来的盈利机会还促使人们建立组织、规定活动规则,这些组织和规则又被统治者颁布法律予以认可和保护,于是欧洲出现了被当代制度学派所极力推崇的制度变革
评:又一个值得商榷的。市场扩张与后者没有直接的联系。参见中国的例子。这里我认为,良好制度的变革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生产力与制度的出现没有直接的关系。
5,技术进步、科学创立和制度变革又都对此后的经济增长起了促进作用,欧洲出现了重大变革,终于把其它古老的文明地域例如中国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评:这点我认同。
综合来说,你的逻辑关系不能被完全证明是正确的。我的话已经说的很客气。
PS. 我看什么贴子是我自己的自由。你很推崇你自己的帖子,写的不错,我承认也理解。但是帖子不是出版物,没有什么非看不可的。
诺思的书针对欧洲兴起的问题,但在解释中国衰落的问题上,对比之下,没有很好的说服力。